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面向全国发行的文学类学术期刊。《新文学评论》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学者的喜爱。《新文学评论》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新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新文学学会;刘醒龙当代文学
文集访问量: 5253 次
音乐列表
◆吴道毅写“有意思”的小说——晓苏新世纪小说审美追求漫议◆吴道毅四年前,晓苏提出一个创作口号:写“有意思”的小说①。这一口号在文坛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与认同,也确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应该说,晓苏是一个不断追求艺术创新的作家。在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实...
◆张清华王士强主持人语◆张清华王士强阿翔应该说是一位老“70后”诗人了,这不但指其在“70后”诗人群体中年龄较大,更主要的是指其成名较早、“资历”较深,其人其诗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已经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这与“70后”诗歌概念的形成、与网络诗歌...
◆刘思含岳凯华人文关怀与现实观照——刘醒龙中短篇小说阅读札记◆刘思含岳凯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刘醒龙从事文学创作至今笔耕不辍。1984年,他以一篇知青题材的小说《黑蝴蝶,黑蝴蝶……》崭露头角,紧接着就开始了“大别山之谜”系列作品的创作,其魔幻...
◆陈桃霞论刘醒龙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陈桃霞因为“血脉在乡村一侧”(苏童语),刘醒龙以其乡土文学创作的实绩饮誉文坛。他执着于书写“灵魂与血肉”,对人的关怀与对生命的关怀在他的创作中一以贯之。相比于普通乡民,刘醒龙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基层官员与知识分子...
◆史月婵刘醒龙乡土小说的人文关怀◆史月婵刘醒龙乡土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浓浓的人文关怀。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呈现人的生存处境,对人性进行深切的探察,这是刘醒龙作品的突出特征,而在批判中理解人性的丑,积极弘扬人性的善,这也是作者自身审美理...
◆易文翔对现实的“正面强攻”——从《分享艰难》谈起◆易文翔刘醒龙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从1984年发表《黑蝴蝶,黑蝴蝶……》以来,三十多年,他的小说不断推陈出新,形式从短篇、中篇到鸿篇巨制,题材也是丰富多样,但这些作品无不体现作者对现...
◆谭伟平郑明娥《天行者》:民族灵魂的精神守卫◆谭伟平郑明娥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是在199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凤凰琴》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当年《凤凰琴》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刘醒龙接到了众多读者希望看到小说的续集的来信,于是创作了《...
◆周师师论须一瓜《第三棵树是和平》中的性别气质与司法伦理建设◆周师师福建女作家须一瓜的《第三棵树是和平》讲述了一个女性主义的经典命题——“杀夫”案例,但其并不像台湾李昂的《杀夫》或者武汉作家方方的《奔跑的火光》那样将叙事聚焦于妇女受制于传统宗法制...
◆尹琴背叛之后如何重构:三位左翼女作家的互文阅读◆尹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左翼运动风起云涌,国际女性左翼文坛也是新秀涌现、佳作辈出。根据盖伊雷纳德的观点,许多女性作家与其前辈之间不是敌对关系,而是姐妹情谊的互文关系(intertextualit...
◆李婷文启蒙·身体·文化保守主义——从“精神之塔”看王安忆小说的现代性和反现代性◆李婷文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剧变的背景下生发,既是现代性反思的表现,本身也是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之矛盾的表征。文化保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