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
《文学与文化》创刊于2010年,是以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为宗旨的中文学术刊物,由南开大学陈洪教授担任主编。现为南开大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本刊秉承开发而严谨的学术品格,以深入研究古今中外文学为核心主旨,同时注重突出文学与文化的关联性。创刊后,刊物得到了诸多学界同仁的鼎力支持,海内外众多文学文化研究者不断赐稿,多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所节录或转载,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文集访问量: 5768 次
音乐列表
傅天虹余光中乡愁情结的诗性空间傅天虹余光中的乡愁诗是台湾乡愁诗人的典型代表,他的诗歌中既包含对祖国家乡的深切思念,也包含对中华民族的归依认同,更包含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挚爱归宿。本文尝试从地理乡愁情结、历史乡愁情结和文化乡愁情结等三个方面,阐析其诗歌...
陈卫公开与秘写:读穆旦诗歌——以1945和1976年的诗为例陈卫穆旦的诗歌创作与翻译活动长达三十余年,对中国现代诗歌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他一生中,1945年和1976年是创作较丰的两年,也是国家及个人性命处在生死攸关的特殊时期,其作品因此呈现了公开...
诗学与词学主持人语:本期入选的三篇诗歌研究论文看似三个分立的“点”,各说各话,互不搭界,傅天虹教授侧重从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乡愁”视角探讨余光中文本的诗性空间,青年学者宋宝伟副教授着力聚焦21世纪诗学建构的整体态势与存在“问题”,周军副教授则从正...
米臻中国文学思想史专栏·汉代经学与文学汉代经学之师说、师法考析——以清人三家《诗》辑佚为例米臻师法观念是汉代经学授受中的重要内容,但清代学者在三家《诗》辑佚求多求全目的的驱使下,把师法误解成为侧重章句训诂的“师说”,并将之用于经传的异文考证,故而...
张峰屹经谶牵合,以谶释经:东汉经学之思想特征概说张峰屹自光武帝刘秀始,东汉一朝的政治思想文化中,贯彻着经谶牵合、以谶释经的思想路径。受此导引和规约,东汉时期无论谶纬学者、方术士,还是正统经学家及其他著名学人,他们的学养和思想中,也无不呈示着经、谶...
熊辉论穆旦的诗歌翻译思想熊辉穆旦的诗歌翻译及翻译思想是穆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在梳理穆旦诗歌翻译概况的基础上,从语言意义、语体色彩、句法结构和形式艺术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穆旦的译诗文体观念。由此突出穆旦的翻译思想与其创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现代译诗的...
中国文学思想史专栏·汉代经学与文学主持人语:“中国文学思想史”是南开大学罗宗强教授三十年前开创的一个学科,成为了南开文学院的一个显著学术特色。相关第一部专著《隋唐文学思想史》一问世即获得学界高度评价,并荣获人文社科的最高奖项。其后陆续有《魏晋南北...
杨琳《金瓶梅词话》引首词《行香子》作者考杨琳《金瓶梅词话》开卷序跋后列有四首《行香子》词,关于这四首词的作者,清代的词话及词选著作大都认为是元代的中峰禅师,另有个别选本题署于真人。本文考明题署释中峰查无实据,题署于真人也属无稽之谈。根据现有资料,...
宁宗一小说与小说批评反思:我的《金瓶梅》阅读史宁宗一我最崇敬的现年一百一十一岁的周有光先生在他的诞辰会上说:年纪老了,思想不老。年纪越大,思想越新。周老的人生境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可能达到,只能高山仰止。但是可以如实地交代的,我这个八十六岁的老...
唐宏峰尹倩文自拍、朋友圈与表情包——网络图像的政治唐宏峰尹倩文本文以自拍、朋友圈和表情包为中心讨论当代图像文化。朋友圈图像反映了当代人生活的全面图像化,图际关系取代了人际关系,朋友圈图像构成了当代最大的档案艺术。而自拍人像又是朋友圈的首要,手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