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
《文学与文化》创刊于2010年,是以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为宗旨的中文学术刊物,由南开大学陈洪教授担任主编。现为南开大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本刊秉承开发而严谨的学术品格,以深入研究古今中外文学为核心主旨,同时注重突出文学与文化的关联性。创刊后,刊物得到了诸多学界同仁的鼎力支持,海内外众多文学文化研究者不断赐稿,多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所节录或转载,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文集访问量: 5731 次
音乐列表
郭娟玉一前言大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选辑《花间集》十卷,欧阳炯为撰《花间集序》,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第一篇词学批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汤显祖评点《花间集》并自撰《玉茗堂评花间集序》,这是《花间集》传播史上的第一部评点本。...
王允亮余嘉锡先生为近代著名学者,其所著之《世说新语笺疏》也蜚声学林,久称名著。笔者研读此书,获益匪浅,然而也时觉其书所言或有可商榷处,且有为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2006年版)、朱铸禹《世说...
马勤勤流传至今署名蔡琰的作品共三首:范晔《后汉书·董祀妻传》后载五言、骚体《悲愤诗》各一首,郭茂倩《乐府诗集》和朱熹《楚辞后语》收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一首。自北宋以降,后世学人对这三首诗的真伪一直争论不休。其中,对《胡笳十八拍》的争论最为激烈,...
朱和双清初黄之雋记录的民间故事《虎媪传》早就被学界同仁改编成白话文传世,然此母题在华夏边缘族群中的讲述情况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而“虎崇拜”的讨论也陷入了自言自语。彝族旧称“罗罗”(在汉籍中通常被添加上“犭”,但“猡猡”二字同任何真实存在的动物...
涂光社《庄子·徐无鬼》里讲述了一件史事:勾践败于吴“以甲楯三千栖于会稽”之时,文种能知越国“亡之所以存”,却不知“身之所以愁”——即复国胜吴之后会被勾践赐死。随即在有关“知”的议论中指出人们认知的局限性,以及“知”与“不知”的互补和相反相成;最后...
曹霞在“十七年”文学中,最主要的文学主题是回忆革命史与展述国族建构,它们都是基于父权制秩序基础上的以男性身份为主导的叙事话语,其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呈现出“无性”或“男性”化特征。即使是在一些以日常生活和情感故事为叙事主体的作品中,表面的繁复下依然可...
武云霞陶慕宁最早刊于清道光己酉年(1849)的《品花宝鉴》是晚清狭邪小说中唯一一部以伶人为主要书写对象的作品。小说细致地描写了十位“出淤泥而不滓,随狂流而不下”(第一回)的男性优伶形象。这些男旦除了有着惊人的美貌外,通常还具备与士人一样的情趣与修...
张德明新世纪以来,中国新诗的审美格局更加多元化,作为其中重要一元的后现代主义诗歌不仅在艺术技法的变革上新招迭出,而且也以文本建构上的超凡脱俗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读者的阅读期待,为诗坛添设了不尽的生机与活力,自然也引发了持续的诗学辩驳和争议。对于新世...
吴投文中国新诗的语言一直饱受诟病。人们质疑新诗的合法性,往往会落实到新诗的语言问题上来。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语言是诗歌形式层面的核心因素,也是诗歌形式层面最直观的构成要件,在读者的接受视野中表现为诗意感悟的直接呈现性,这使语言成为诗歌形式层面最引人...
简政珍诗为何有意象?诗不言说人在生活的场域里累积的知识是智能的源起。不论哪一种行业的知识与智能大都来自人生。苏格拉底、柏拉图、海德格等哲学家讲出深邃的人生哲理,但诗人展现的深度不在于说理,而是意象思维。哲学家以说理展现智慧,但诗作里的智慧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