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6908 次
音乐列表
●姚苏平当下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语境,多表现为刻意的“游戏精神”和“叛逆书写”;“媚少”的畅销书以排行榜的模式蔓延、统摄了儿童文学创作的话语权。因此,能够坚守文学理想、坚持介入当下式的成长书写,具有难能可贵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正如前苏联著名作家阿·托尔...
●丁捷两年前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亢奋》(2010年江苏文艺版)写作并出版。此时距第一部《如花如玉》(2002江苏文艺版)的出世已经八年。记得《如》出版的时候也是热闹了一阵子的,晨报连载,然后又进入新华书店的畅销榜,发行三个月就加印。平心而论,《如...
●韩亮“新时期”以来,面对当代激进政治带来的历史创伤,不同代际的作家呈现出各异的书写。在时间的过滤作用下,创伤书写已远离简单、急切的政治性言说,深入至文化心理层面的反思,走向对人之存在的探询。“近事模糊远事真”,贾平凹、阎连科分别以《古炉》与《四...
●刘传霞石万鹏“从乡村向城市逃亡,实在是近代文明史上的一种普遍现象”①。在这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逃亡人群中从来都不乏日后成为作家的人,20世纪90年代步入文坛的山东作家刘玉栋就是这人群中的一位。1988年年仅17岁的刘玉栋离开故乡——鲁北平原...
●王小平文字之缘我从四岁开始跟姥姥进识字班,到了上学的时候,已经在读大部头的书了。记得读《红楼梦》时,只有六七岁,被父亲的同事说成“小人读大书”。那时候很有些神秘主义情绪,觉得许多文字似曾相识,与我有某种先天的联系,种种内涵像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
●孙桂荣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两部得到大众广泛认可的作品池莉的《小姐你早》和王海鸰的《牵手》中,女主人公形象气质和身份遭际的设置是耐人寻味的。不事修饰、一心扑在事业上的著名粮食专家戚润物,作为一个尚停留在政治一体化时代“男女都一样”性别规范下的...
●王鹏新世纪以来陕西长篇小说异常繁荣,老将新秀轮番上阵。加冕茅盾文学奖的贾平凹,从《秦腔》到《高兴》再到近作《古炉》,乡土叙事的哀婉、诉说历史的残酷都沁入了他挥之不去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情结。文坛骁将红柯、高建群、叶广芩,更是新作迭出,《阿斗》、《青...
●谢刚新世纪以来,汉语文学作品的数量与其所经受的非议呈同步升级之势。网络发表的绝大自由、出版门槛的空前降低,确使汉语写作一时泥沙俱下、泛滥成灾。不少人对新世纪文学振振有词地发泄不满和失望,但亦难免一个简单的质疑,即批评者是否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其...
●徐兆淮阎纲:一位值得敬仰的老编辑近日翻检旧时书包,竟然发现手头积有编辑同行阎纲手书的六封信函,还有去年赠与我的一本散文随笔集《三十八朵荷花》。忆起接到赠书时,我适在外地,未能及时回信,不觉心中有愧,待到翻阅完六封来信,再捧读《三十八朵荷花》的起...
●燕平1966年6月初,巴金作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主席,去北京参加筹备即将召开的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并被任命为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团长由郭沫若担任。这次会议有亚非4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三个国际组织的152位作家、观察员出席。从6月27日开幕一直到7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