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314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混沌虚空
  • 周健
  • 沂河渔翁
  • 谷一
  • 小南山
  • pchenf

(JohnsonCountryCommunityCollege,U.S.A)UnderstandingtheAestheticofthe“Trivial”:TheGreatMusicofDaointheSubtleMelodyofFunction...

浏览全文 阅读(21526)

钱林森(南京大学)他者借镜与自我认同—16—18世纪中法文学交流的史实与史述钱林森(南京大学)选择16—18这三个世纪作为观念意义上的中法文化、文学互动的历史时段,整体上呈现出两种文化互相认知、想象,互为他者、互为借镜,并在他者借镜中、认同自我,...

浏览全文 阅读(21481)

周宁(厦门大学)中美文学关系研究:问题、方法与范型重构周宁(厦门大学)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的开发、深化和创新,离不开研究理论方法的提升与原理范式的研讨。某种新的研究理念和理论思路,有助于重新理解与发掘新的文学关系史料,而新的阐释角度和策略又能重构与...

浏览全文 阅读(21480)
主编前言 2023-11-09 08:48

刘耘华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本辑组织的“东西诗学研究专题”,是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重点学科项目—“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化丛书”之副产品。在丛书的编纂与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诗学”一词的内涵其实是相当模糊的。一方...

浏览全文 阅读(21575)

赵周宽(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人类学的理论视野—以叶舒宪的相关研究为例赵周宽(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引动和深化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的新的理论引擎。文学人类学的领军人物叶舒宪先生的相关研究,既紧贴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固有资源,...

浏览全文 阅读(21639)

纪建勋(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4)纪建勋(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本文从学术活动、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与比较文学、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多民族国家的比较文学疆界与研究范式、比较诗学、国际中...

浏览全文 阅读(21699)

王洛岚(上海师范大学)“秘索思—逻各斯”话语形式的崛起、背离与回归王洛岚(上海师范大学)自《荷马史诗》以降,“秘索思”和“逻各斯”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形式便一直相互作用,最终演变为柏拉图口中的“诗与哲学之争”。通过考察柏拉图对两种话语的使用,并...

浏览全文 阅读(21693)

吴航(香港科技大学)呐喊与哀歌:旅行中的夜莺—《夜莺》月刊(1936)吴航(香港科技大学)《夜莺》(1936)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上海左翼杂志。这篇文章以《夜莺》月刊为重心,旨在比较夜莺的隐喻在西方文学传统和中国抗战语境中的异同。本文指出,夜莺的歌声...

浏览全文 阅读(21702)

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空漠之眼”:威廉·吉布森《爱朵露》中的颜貌、空间与肉体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后人类主义是晚近兴起的一个极具前卫性的激进思潮,人—机共生是其重要原则,张狂的玄想和思辨则是其标志性的理论风格。但其意义并非仅仅在于向未来投射漫无...

浏览全文 阅读(21677)

周荣胜(复旦大学中文系)“易之三名”—一个诠释问题的非解释学处理周荣胜(复旦大学中文系)“易之三名”不仅指称《易经》之“易”有三种含义这个具体现象,更主要的是它牵出了语言符号的多重意义这一普遍特征。本文先分析钱锺书对“易之三名”的处理,再结合弗洛...

浏览全文 阅读(2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