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1892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混沌虚空
  • 宋家园
  • 爱农
  • 谷一
  • 孟冰
  • 芳草斜阳时

董春伟++敖恩摘要:伴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唐代社会出现大批落第士子,他们所述诗歌反映了落第者的行为活动和心理状态。傅璇琮说:“唐人以科举为题材的诗篇,还是以写落第的作品为最好。”[1]落第诗反映了当时落第士子的生活及其心态。对待落第,每人的态度都...

浏览全文 阅读(26814)

邢颖慧摘要:顺应理论对典籍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典籍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是译者基于语境,选择合适的译语对原语的语言结构进行顺应的动态交际过程。本文以《论语》为分析文本,从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顺应两个方面来探析《论语》英译。关键词:顺应...

浏览全文 阅读(26787)

刘斌摘要:《吴船录》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和旅游家范成大的宦游日记,如实记录了南宋长江沿线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及交通状况,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宋代日记体游记代表作,以往学术界未从旅游视角予以关注。仔细梳理其中的旅游要素,对今天沿江各地的旅游发展开拓具有极大文献...

浏览全文 阅读(26779)

郭岩摘要:孫过庭的《书谱》是书法史上难得的文、艺俱佳的作品,所以孙过庭对与用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就草书的用笔,孙过庭称为“使转”,这个词既是孙过熟知历代书论后归纳出的规范用语,也是孙过庭草书实践中对于草书笔法的体会。从书论和书法实践角度,本文对孙...

浏览全文 阅读(26760)

余玲摘要:大器晚成的雷平阳以其沉稳务实的态度、质朴有力的诗风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成为较为有影响力的当代青年诗人。目前学术界针对雷平阳诗歌相关研究著作和文献较少,涉及此诗篇的研究为零。笔者将采取新批评文本细读的方法和回溯性阅读方式,对《儿子的假想敌...

浏览全文 阅读(26714)

袁家祺摘要:旅美作家严歌苓在近几年的小说创作中,逐渐将重心由移民题材转移到有关中国历史与当下的书写。其于2016年公开出版的长篇小说《舞男》,以20世纪的上海为故事背景,运用多重叙事策略,暗合传统价值观念,表现出动荡历史进程中亘古不变的人性力量。...

浏览全文 阅读(26754)

张潇丹摘要:叶辛是典型的知青文学作家,其写于90年代的《孽债》呈现出与以前的知青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立足于文本和历史,从知青小说的发展转变上来谈论《孽债》的特色与新意,主要反映在了英雄主义与平俗凡人、对以往的知青小说的继承与超越上,对于人性的反思...

浏览全文 阅读(26795)
伤痛与人性 2023-11-09 08:48

刘琴琴摘要:《三盏灯》是苏童关于战争题材的中篇小说。在《三盏灯》中,苏童以一种不同于以往战争题材的书写方式,塑造了扁金和小碗这两个人物,打破了以往战争题材只注重英雄人物塑造的禁锢。通过扁金和小碗,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也从各个层...

浏览全文 阅读(26792)

宋柯摘要:《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1991年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被多方面认为是他早期最好的作品。作为早期的先锋派代表,余华一向以他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的苦难与人孤立无援的绝境。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讲述视角,力图用纯真的童年记忆来暴露...

浏览全文 阅读(26786)

刘艳瑛摘要:人称指示语作为指示语组成部分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本文集中篇幅,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结合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俄译本中的语料,探究人称指示语映射现象顺应的语境因素,以期对言语交际中语用意图的实现以及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起到一定的...

浏览全文 阅读(2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