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论
《世界文学评论》是由武汉中图图书出版有限公司精心策划、组稿、编辑出版的大型文学批评与学术研究杂志。长期被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世界文学评论》以每辑50万字的容量,以每辑10个以上的专题栏目,在发表著名学者与批评家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注重发表国内外中青年学者的科研成果,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富于创见,受到广大作者与读者的高度肯定与广泛好评,在学术界、批评界与教育界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世界文学评论》新的编委会与理事会,分别由国内外著名学者与国内外著名高校文学院或外语学院担任。计
文集访问量: 4448 次
音乐列表
宋晓庆浅析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以周建新译《艾米莉·狄金森诗选》1—300首为例宋晓庆尤金·A·奈达(以下简称“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自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翻译界的大讨论。然而该理论是否可以应用于文...
张妮从归化与异化比较《麦田守望者》两个中文译本张妮在翻译领域中,直译与意译之争衍生出归化异化之争。对文学作品中归化还是异化翻译方法的选择不仅在翻译内部如语言、文体、风格等方面,更拓展但了翻译外部如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麦田里的守望者...
张琪人之困境——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解读人的困境张琪从文艺复兴开始,具有基督教文化色彩的作品不断出现,但是作为一个中国本土读者,似乎很难进入到一个神教文化中去解读、理解这些作品。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基督教以及西...
孙学棋李向欣论女性主义对《简·爱》的解读孙学棋李向欣《简·爱》自从出版至今一直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使得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别开生面。女性主义批评认为,《简·爱》浓缩了女性的声音从湮没无闻到大胆发声的过程,但是采取了“双声话语”...
向兰英《上海,远在何方?》中流亡者的身份探寻向兰英2012年德国图书奖获得者乌尔苏拉·克莱谢尔的《上海,远在何方?》描绘了纳粹时期18000犹太人流亡上海的生存境遇,一经发表广受评论界好评。作者以其史实与虚构的交融贯通、细腻的语言文字、片段式的记...
汪余礼论《建筑大师》末尾的“转变”——兼及易卜生的“精神进化论”汪余礼在易卜生晚期八剧中,最能体现其晚年心境的作品是《建筑大师》。该剧末尾的“转变”,表面看体现了建筑师索尔尼斯回顾一生时的忏悔之意,实则透露了这位艺术家晚年对“艺术”的怀疑、对“宗...
孙梦天从《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分析劳伦斯对女性的态度孙梦天作为现代主义中的一位重要作家,劳伦斯的作品向来受到文学批评者们的广泛关注,他的小说常常探讨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中男人与女人的关系是最有趣的。而劳伦斯对女性的态度也一直是一个复杂的...
徐海华《自私的巨人》圣经原型阐释徐海华《自私的巨人》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公认最优秀的童话作品。本文尝试运用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及方法,从圣经意象和主题这两个视角阐释该童话文本与圣经原型的关系,从而从文化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该作品...
尤丽娜论康拉德小说中的生态诗学尤丽娜本文拟从现代文明与自然的对立,人类寻求自我身份及精神生态荒原的角度来分析康拉德的丛林小说《黑暗之心》、海洋小说《吉姆老爷》及政治小说《诺斯托罗莫》来分析他作为一个飞散作家的生态家园意识。家园意识生态乌托邦异托邦...
辛苒龚古尔兄弟的分析小说:一种诗学理想的实验辛苒龚古尔兄弟小说诗学的核心是对人类进行观察和探索,小说的叙述重心是分析影响人物命运的原因。两兄弟受科学—实证主义的思潮影响,尝试将自然科学融入到小说创作,借助生理学、遗传学等科学原理,深入人类的生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