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黄全愈美国家庭教育的特色很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就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色。美国人从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之时起,就开始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他们那种让中国人难以置信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刚出世的婴儿与父母分床、分室而居。他们认为,分室而居对孩子独立性的形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李国翠如果要让我排列现代人心灵第一顽疾,我会说是自卑。多数人内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自卑,也就是自我感觉不太好,老觉得自己有问题,畏畏缩缩,害怕别人评价,伪装一个合乎社会标准的自己。甚至有很多的人,外在条件已经很优秀,内心依然摆脱不了自卑。在很多人的思维…[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蒂凡尼·温给予他人能够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如果你买得起,你会花一万美元买一副耳机吗?如果换成其他一掷千金的事情,你会去做吗?像森海塞尔Orpheus或安桥Diamond这种最顶级的耳机,售价可以达到几万美元。但一万美元的耳机音质真的比1000美元耳机的好…[浏览全文][赞一下]
编译/李尚芳子一位地理老师指着一张世界地图问同学们:“这上面河流的形状有什么特点?”“都是弯弯曲曲的。”同学们答。“为什么不是直线的呢?”老师又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弯曲可以拥有更大的流量,有的说可以增加河流的长度,有的说是为了减少河水对河床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吴淡如我上了很多和生活有关的课,也遇到过许多有趣的人。比如说葡萄酒课,就有人和我一样,喝久了,就想对自己的饮料多一点了解。烹饪课上,有位大姐已经很会做菜,学烹饪并不是想开餐馆,而是想在买菜时多一些“懂的乐趣”。果然,买了半辈子的鱼,她发现了新的乐趣,懂…[浏览全文][赞一下]
编译/李冬梅师傅教徒弟射箭。徒弟拿起一张弓和两支箭准备试射。这时师傅走了过来,拿走一支箭扔到了一旁。“您为什么把我的第二支箭拿走了呢?”徒弟大感惊讶。“我拿走的不是第二支箭,是第一支,反正这支箭你也射不中箭靶。”师傅如此解释。“为什么?”徒弟依然莫名其妙。…[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阿猫暑假在英国待了三个月,生活基本以读书为主。转眼间,暑假就过去了,发现自己没什么改变。暑假过后,开学才一个月,同样,也是天天抱着本书看,不过是教科书:金融、会计、数学、计量经济学、债券等,却发现自己的大脑运作突飞猛进,有明显提升。三个月的暑假起码看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马德好多人是不容易衣锦夜行的。在一个以面子为荣光的世界里,荣华外露是种必然。也就是说,有些人憋不住。虚荣如果是一种内在需要的话,张扬一定是终极表演。财大气粗的张扬,容易演进成跋扈。跋扈,实际上是为虚荣摆上了谱,然后就会颐指气使、为所欲为。摆谱渐上规格,…[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美)梭罗对于人生的真谛、生存的意义、生命的本质,人们的选择总是趋于一致的。那些看似经过了慎重而明智的考虑做出的选择,其实仅仅是因为在内心中别无他选。因为固有的观念蒙蔽了我们智慧的大脑,只要保持冷静健康的思维,你就会知道,每天的太阳都会提供新鲜的光芒,…[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Lachel在咖啡馆里,你可以感到自己跟世界处于联系之中,看到各式各样的人进来、出去、经过,看到这个世界的忙碌运转和川流不息。这种感觉会比一个人待着更让你感到舒服。咖啡馆是这么一个地方:它有点吵,却并不喧闹;人很多,却彼此独立;拥有现代社会的烟火气息,…[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怪人南九“除了没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第三种自杀的态度是坚持奋斗,以此对抗人生的荒谬。”这是法国哲学家加缪说的箴言。现在这种鸡汤满大街都是。在大多数人看来,浪费生命也是要有选择性的——我们宁肯把生命浪费在一局局游戏上,一部能够肆意嘻嘻哈哈的综艺节目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洋气杂货店看电影《心灵捕手》。威尔是一个天才,可以解出全世界只有两个人会解的数学题,记忆力强大到惊人;同时他也是个问题少年,打架坐牢,从来不做有利于人生的事情。心理学教授尚恩和他坐在湖边的长椅上交心,面对他的迷失,尚恩说:“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知道你…[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汤小小作为一个写作培训讲师,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写什么类型怎么办?我不知道哪种文风适合我怎么办?我想专职写,又怕赚不到钱怎么办?我每次说的答案都很简单,那就是你不停地写写写,写着写着,你所有的迷惑都会烟消云散。其实我当初写作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艾小羊每年年初,我都会做一张表格,列出自己最喜欢的词与最不喜欢的词。在我看来,它比新年计划有用。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何况对按部就班生活的人来说,每年要做的事其实差不多,区别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态度与心境。今年,我最讨厌的词是“顺其自然”。在20岁的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朱仲南古人研究了许多做人的方法,以及修身养性的一些戒律,其中有一些流传至今,像“群处时守嘴,独处时守心”这一句,被许多人奉为真理。信了这话的,有人“成功”了,但大多数人误入歧途而又毫无做人乐趣地走过一生。有的人晚年有所醒悟了,自我囚禁了大半辈子,蹉跎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刘艳艳只要找到一份你真正想做、同时又能做好的工作,你就会发现工作再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享受,它本身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前天,大姨风风火火地过来找我:你大侄儿魔怔了!天天抱着个手机玩啥农药,你邻居张叔家小孩都领第二个月工资了,他毕业三个月了连个工作都没…[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伊心我也想要成为像她那样的人——既是美女,也是野兽;心有猛虎,面若蔷薇。十年前,我刚上大学,是个十足的小胖子。不是婴儿肥的那种胖,是膀大腰粗、实打实的胖。我身高160厘米,体重65公斤,朋友不太多,平时的爱好倒是有很多,但都是关于吃的。比如一边看美剧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颜酱01十年前,我家还住在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所谓的客厅,我就睡在一家人吃饭的小饭桌旁一张一米宽的小床上。那是一个南北不通透的房子,夏天真的生不如死。小小的电风扇根本不顶用,我睡不着觉,会起身打开书包拿出练习册,把不会的题再做一遍。我爸妈看…[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剑圣喵大师不敢得罪,不仅是一种自我折磨,更是一种自我放弃。01我在网上看到一篇爆文,突然我知道一件事——为什么好人总是被欺负。那篇文章用排比的方式,列举了六种不能得罪的人。一是闲人,因为他有大把时间对付你。二是穷人,因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三是有钱人,因…[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张立宪“我发现,有一个字眼这几年快从人们的嘴里消失了,就是‘好工作’。”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罗振宇说的。就在前一天的公司内部年会上,我向小伙伴们表达了类似的意思。11年前我开始捣鼓《读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抱的心态是“再坏又能怎样”“打不过就跑”。…[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