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宫凤华“这些用树枝、稻草、泥巴搭成的房子,群聚在这里……它们是我们筑窝在高处的先人,是我们一直寻找的古居民。”吟哦品咂,我一下子想起故园的麻雀。麻雀,是林风眠画中开放在枝头上的褐色花朵,是冷凝冬日里一串串生动的音符。乡下古旧的小院里,填满了麻雀们的欢喜…[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刘志成草原美文刘志成1973年生于陕北,2007年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青年作家班并加入中国作协。现为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内蒙古作协全委会委员。著有散文集《流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等12部作品,获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入围…[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朱学东北京的冬天,曾经有种挥之不去的味道,叫冬储大白菜。我1985年到北京,在北京度过第一个冬天的时候,惊讶于大街小巷路边街角到处堆放的大白菜,就像电影里看内战片用沙包堆的街垒掩体一样。比如,我当时就读的中国人民大学,在东区食堂门前的马路两侧,一边是白…[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张金凤只有在辽阔的冬季和料峭的早春,你才能影影绰绰看到一个个接近完整的村庄。那些屋顶和院墙拨开以往浓绿的屏障,带着枝丫的粗犷线条,水墨画般走进你的视线。其他季节的村庄是藏着的,藏在树枝的怀抱里,藏在叶子们的手掌中,像那些雀儿,只管叽叽喳喳鸟鸣般升上些炊…[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于炼芳华属于逝去的岁月一段被凝固的时光一朵被定格的浪花现在和未来已寻不回她那遗憾长出的伤疤或许就是芳华那走远了的欢歌和悲唱深爱和轻狂或许复活了芳华那酒杯撞亮的月光离别留下的苍茫也曾让芳华牵手战争与死亡那时的风起风吹芳华就是飘荡的黑发生命总是昂着头所有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废名深夜一枝灯,若高山流水,有身外之海。星之空是鸟林,是花,是鱼,是天上的梦,海是夜的镜子。思想是一个美人,是家,是日,是月,是灯,是炉火,炉火是墙上的树影,是冬夜的声音。…[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张子选因为活着所以坐着,并不意味着,每天抬眼所见,都该是晴好天气。有时我远观近视,发现自己仍乐见,诸般事物中,疑似皆有你的影子。如静流捧花、幼兽眠草,你的脚在鞋中何其美好,亦如菩萨,久久凝神于一个人,一无所求的祈祷。是的,我当随喜于这世界,无论多么可疑…[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宇文正野姜花的香气有种难言的魔力。午后阅读中,手机清脆叮响,WhatsApp的信息声。诗人陈育虹传来她从后院采摘的,一束供在水晶瓶里安静的白蝴蝶。我深呼吸,幽香可以从手机里传来吗?指尖快速打字回应:野姜花,我的童年啊!……我仍记得那个神奇的下午。忘了那…[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谷润良·1·妈妈要来北京看我,这是计划了近两年的事情,终于成行。来之前,我苦口婆心劝她说,你就带上身份证,别的都不用,这儿啥都有。她点头如捣蒜,好的,好的。妈妈从小不听话,姥爷说的果然没错。去车站接她,我左等右等,几乎所有的乘客都出来了,才看到她慢吞吞…[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柏邦妮缘分是什么?我想,是一种不由分说的东西,让人间聚散在一起的人,深深浅浅,悲悲喜喜的有了个由头。有的是牵绊,有的是牵扯,或续或断,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有限的十几分钟或十几小时里,这有缘的一路上,留下了点什么。01我这个人,有一个怪癖:特别爱跟…[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三毛我喜欢适度的孤单,心灵上最释放的一刻,总舍不得跟别人共享,事实上也很难分享这绝对个人的珍宝,甚至荷西自愿留在家里看电视,我的心里都暗藏了几分喜悦。清风明月都该是一个人的事情,倒是吃饭,是人多些比较有味道。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个外国人。这样称呼自己的先…[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冯尘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01朋友参加完姥爷的葬礼,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听完,我俩哭了很久。在快过世的那些日子,姥爷胃口已经很差了,每天能吃下的东西少得可怜。于是妈妈到处搜…[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庆山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到乡下外婆家过年。记得村里的祠堂,每年春节都会唱上三天的戏。全村的人都会聚在那个古老的大祠堂里看戏。祠堂门口是很大的一棵老树,树下面有人卖葵花子、黄萝卜,那种腌过的大萝卜,咬一口清脆而爽辣,小孩子都把它当零食吃。戏台很大也…[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苏更生你若同情天下人,何不从自己的父母开始呢?我有个朋友,相当爱旅行,在国外读书时背包走欧洲,提前预订最便宜的机票,换机时在机场过夜,入住青年旅社。她毕业回国后,工作之余仍然保持背包客的旅行习惯。某次去东南亚时,她住的旅馆在喧闹的市场内,深夜回旅馆时要…[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病房在好些时间会有这样的想法:停用微信三天。我总感觉自己把大部分的空闲时间花在了手机上,不是打王者荣耀就是刷微博、玩微信。生活状态越来越糟糕,有时莫名其妙地打开微信,生怕错过别人的一条消息。似乎我们都成了离不开微信的人,如果哪天不看微信,就总觉得生活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赵广贤刘泷赵广贤是一位小学教师,从诗歌写起,用女性纤柔的触角与细腻的情感,构建绮丽的散文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无论花花草草、飞禽走兽,无论饮食男女、耄耋老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或蹇翮远翥,或憨态可掬,或玲珑可人,或安步从容,争奇斗艳,光风霁月,在有意与无…[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田夫刘泷田夫是农民。多年来,胼手胝足的他,勤奋耕耘,认真写作,以农村和土地的视野,写出了独具匠心的一片天地。《思语的星期天》通篇饱含温度。田夫用对于微小事物的知觉乃至直觉,从对孩子的亲近、爱怜与呵护的角度出发,用几个充满生活趣味的细节,提醒我们这些大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申平刘泷如果说充满奇异想象力的《兽兽镜》足以令人回味、沉思,那么《杀狗》则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读来令人怦然心动、潸然泪下。小小说以上世纪“文革”期间那个特殊的年代为背景,先抑后扬,将人与人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描写得一波三折、一咏三叹。哥哥这辈子没有跃出…[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申平刘泷申平先生乃全国小小说大家、名家,对于动物的悲悯和热爱是他创作的主题。《兽兽镜》从中学生任灵、关月的视角写起,以具有凹凸镜效果的兽兽镜为主线,“养马比君子”,用魔镜透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空渺而诡谲。小小说告诉我们,人类都有动物的一面,人其实就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刘泷刘泷蒙古族,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内蒙古大学首届文学创作高研班学员。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报》《民族文学》《草原》《山东文学》《羊城晚报》《作品》《朔方》《红豆》《都市》等报刊发表…[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