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丽华今天晚上,听到女邻居跟她的女儿大吵了一架,母亲骂女儿只顾着玩手机,不顾学习。女儿振振有词说,手机那么好玩,干吗不玩呢?空气中的火药味很浓,“敌我”双方的矛盾似乎不可缓和,父亲却不在身边。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期。在小学阶段,我还算是个乖乖女,从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梅赞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也许唯有有遗憾,才是人生吧。只是善良的人啊,愿你的生活平静、幸福。这样,我的心也有个地方可以安顿。一在小城发蒙读小学时,由于家庭成分不好,我总是和姐姐走在僻静的巷子里,和一帮同学保持着距离。不是我们刻意这样做,而是根本就融入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敬一丹上中学时,每天上学都会路过黑龙江省图书馆。图书馆大门紧闭,像座空城。路过省图书馆时,我在猜想,里面是什么样?有什么书?大约在1972年初,一位同学悄悄招呼几个女生,她的邻居是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想找几个学生到省图书馆义务劳动——整理图书。我们去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陈廿只要我留在这个我们一起长大的城市,我就会想他,铭心刻骨地想。但我不能离开青岛,这里是我灵魂的故乡,是我所有悲伤与欢乐都能妥帖收藏的家。1我穿着墨绿色的格子衫在街上闲逛。青岛的5月,阳光热烈。7点钟,我沿着黄山路七拐八拐,路过高密驴肉火烧店,路过友客…[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方慧我到今天也不甘心这段记忆就这么不了了之,在我想努力写一点故事的今天,却再也记不起我最后一次见他的场景。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不记得他送给我的那个小本子最后的去处。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早上突然在抽屉里发现了一个小本子。是很普通的小号算术本,封面是当…[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苏炳添苏炳添,短跑运动员,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和很多调皮的男生一样,我小时候也很爱表现自己。初中时,我的座位在靠墙的位置,如果从外面回到座位上,我常常不会让旁边的人站起来,而是自己从过道跳到两个凳子间的缝隙处,然…[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巫小诗高考那一年,我18岁,我的后桌22岁。没错,22岁。他在4年前经历过一次高考,分数不太理想,便直接外出务工了。几年兜兜转转下来,他还是想圆自己一个大学梦,于是重回课堂,备战人生的第二次高考。跟我们这一群青春洋溢的高中生相比,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好几…[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邓大槐我是在1999年7月7日至9日参加高考的。那俗称“黑色七月”的高考,至今已过去20年,很多细节都已经模糊,但有一件事却刻骨铭心,让我时时想起。我当时在家乡县城第一中学读书,而我的老家在滇东北一个偏僻的大山里。我清晰地记得那是7月5日,离我高考的日…[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赵玉萍女孩在很久很久以前,一直是恨着父母的。说恨并不夸张,她曾经无数次地想象过那样一个画面:父母在她面前痛哭忏悔,而她态度傲然地大步离去。徐志摩并不是她喜欢的诗人,可他那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被她浓墨重彩地在日记里抄写了一遍又一遍。那时的她…[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禾宽我是由一个普通村镇上的中学考入毛坦厂中学的。之前一直听说毛中是个比较严厉的学校,一度懒散惯的我不太想去。但是要知道,当时的毛中已经深入人心了,尤其是对于当地的家长们来讲,那就是金字招牌。所以我爸跟我讲,就去毛中。最后我妥协了,也是怕自己将来落后了去…[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猫哆哩如果说18岁之前我做了什么影响以后人生道路的决定,那大概就是选择学习文科了。在一所文理科人数比例达到1:10的重点高中里,选择读文无疑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有人抱着文科比理科更容易学的侥幸心理踏上这条路,最终被撞得头破血流,也有人恰到好处地最大化自…[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林宛央在我18岁以前,对于自卑的体验,是来自于我看着别人被虐,而自己却在一边幸灾乐祸。姐姐在她初中一年级的作文《我的妹妹》里写道:“我最羡慕的人,应当是我的妹妹。她像是一个上帝的宠儿,唱歌比我强,跳舞也好看,一手毛笔字写得连爷爷都称赞,长得又那么甜美。…[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不飞叶暖翻阅笔记本,直至翻到某一页。那里,夹着一张被折叠好的素描画,画上是三个人——她、她的妈妈、她的外婆。祖孙三代,好看极了。年后,雪还下着,叶暖就跟着妈妈回了老家山塘县。北方到南方的距离很长,长到还没到达目的地,她就开始想家了。可是……叶暖看看身边…[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闫晗想要打开记忆的抽屉,翻出这一段时,却常常伸了伸手,又缩了回去。它的色彩与气味难以辨识,不属于我愿意拎出来欢欣地跟人分享的那一种。那一年,像是一片泡腾片在水里咕噜咕噜冒泡,酸的甜的咸的怅惘。成长的滋味总不是那么明亮纯粹。1小学四年级,我们家住在学校西…[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权蓉日子么,就要自得其乐。像蚯蚓给自个儿截成九段,凑两桌打麻将的,还有一个端茶倒水的。权蓉,女,85后,现居呼和浩特,擅长写短篇故事,文笔清丽秀美,构思别致,有多篇文字见于各类刊物。01外公的朋友是个老夫子,讲《幽梦影》,说“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日)村上春树女孩把第一个古老的梦放在桌面的时候,我一时未能认出这便是所谓的古梦。我目不转睛地注视良久,然后抬起脸,望着站在身旁的女孩。她一言不发,只顾俯视桌面上的古梦。我觉得这物体不大符合“古梦”这个名称。我从“古梦”这一字眼的韵味中联想到的是古书,…[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日)小川未明译/李佩刘子敬村镇、田野、到处都掩映着树木的绿叶。这是一个寂静的、月光如洗的夜晚,在静悄悄的街的尽头,住着一位老奶奶,此刻正独自坐在窗下做着针线活。油灯的光亮平静地照射着屋子。老奶奶已经上了年纪,眼睛发花,总也不能把线穿进针眼。她一次又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豆春明回家的鸡我和鸡一直不怎么亲热。多少年,我只是吃鸡的肉,拔了鸡的毛做成毽子。我替生活打工,鸡是生活递给我的一种食物或者玩具。我是故乡的候鸟,一年回去一次。乡情的大树,也的确结满了香甜的果实。去年的那只狗,在原处等着我。去年的那只猫,还跑来和我亲热。…[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意)埃维塔·格雷科这个时代一直在变化。然而,总有一些事情不会变迁,比如家,比如爱。如果你也遇到那么一个人,费尽心思地准备属于你的“佩奇”,还请一定要珍惜啊。也希望每个人都能被捧在手心,得到你的“佩奇”。对阿达来说,有一些声音值得特别去注意。比如音乐会…[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周伟故乡是一篇干脆的散文。她干脆得令人惊叹,常常是在故乡拔节的季节里,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故乡里最长最长的一个字是等,最深最深的一个字也是等。等太阳爬上树梢,等月亮落到水里。等油菜开了花,等稻子抽了穗。等黑发染成白发,等背脊弯成弓犁。你看,八太婆不还…[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