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原创·2015年,江西吉安市永丰县农村8岁的小孩范小勤因为长得特别像马云,在社交网络爆红。2016年“双11”前夕,有拍客在微博上曝光了江西“小马云”家境贫困的问题,再次让“小马云”成为焦点。范小勤的父亲年轻时因为被蛇咬伤而截肢,母亲从小患小…[浏览全文][赞一下]
新闻回放>>·原创·2016年11月5日,81岁的中国老太太张薰(化名)被女儿、外孙女遗弃在美国亚特兰大机场的新闻在网上传开,引发热议。老太太本与定居于亚特兰大的女儿一起住,但由于相处不和睦,最终被遗弃在机场。她身患糖尿病,又不懂英语,在机场饥寒交迫地等待…[浏览全文][赞一下]
新闻回放>>·原创·2016年11月11日傍晚,董明珠主动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消息抢了“双11”的风头,“元芳”们纷纷发表意见,甚至祭出各种“阴谋论”。一时间,权力博弈说、控制权之争论、体制排斥论莫衷一是、众说纷纭。2016年11月15日,江西省出资监管企…[浏览全文][赞一下]
时事引读>>·原创·2016年11月14日,据《京华时报》报道,冯小刚在筹拍新片《芳华》招募演员时,开出两个条件:“流行歌手免谈,整过容的免谈。”很多人认为这样挑选演员“太严苛”:受角色要求限制,具有专业演唱水平而且相貌出众的演员,本已不多,再加上“两个免…[浏览全文][赞一下]
时事引读>>·原创·2016年11月7日,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东庄小学在校内举办了“滇池清昆明兴”手抄报活动。在学校公布的获奖合照中,共有23名学生。16名学生站在后面,另7名学生面带笑容,手里举着奖状,跪在前排。学生“跪地领奖”的合照在网上传播开后,遭到网…[浏览全文][赞一下]
时事引读>>·原创·2016年11月13日,《京华时报》的忠实读者们被一则消息震惊:《京华时报》将于2017年1月1日休刊。《京华时报》创刊于2001年5月28日,是一家立足北京,以“宣传+新闻+服务”为报道内容的传统媒体。在15年的时间里,其发行量曾稳占…[浏览全文][赞一下]
时事引读>>·原创·近年,南京、武汉等一线城市的餐饮业可谓明星云集,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餐厅、梅婷的米法西班牙餐厅、赵忠祥的三生面馆等一批明星餐厅“名”声大噪,掀起吃货圈的粉丝经济。但盛景无常,盛筵难再。2016年11月,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韩寒在武汉…[浏览全文][赞一下]
时事引读>>·原创·2016年11月,一条名为《我们的孩子还在上补习班,芬兰人却决定颠覆学校教育》的消息在朋友圈大量转发。文章显示“芬兰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之前,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芬兰的孩子们将不用再上单独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时事引读>>·原创·2016年11月,一条“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送龙凤胎儿女回老家体验生活”的消息在朋友圈热传。施一公是鼎鼎大名的科学家,当年放弃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和待遇,回到清华大学任教,一手带动清华乃至国内生物学的发展,令人刮目相看。20…[浏览全文][赞一下]
人物时事速递>>·原创·2016年11月9日,美国大选落下最终的帷幕: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伴随着这个结果的出炉,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家彼得·蒂尔一下子更加出名:虽然硅谷鼓励多元,但是,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这件事情上,硅谷势力几乎…[浏览全文][赞一下]
人物时事速递>>·原创·2016年11月12日上午,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空军二级飞行员余旭在河北唐山玉田县进行飞行训练时,飞机意外坠机,余旭跳伞弹射时撞到僚机(注:编队飞行中跟随长机执行任务的飞机)副翼,导致跳伞失败,不幸牺牲。余旭是我国首批歼击…[浏览全文][赞一下]
人物时事速递>>·原创·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将载荷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那一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程师王宁与跟他一样的年轻工程师们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长征五号”被誉为中国最大火…[浏览全文][赞一下]
人物时事速递>>·原创·2016年11月21日,有媒体发布了一条《实拍常熟童工产业:被榨尽的青春》的视频,揭露了在江苏常熟一带的小作坊,大量服装厂违规使用童工的现象。视频显示,这些只有十几岁的童工大多是由中介从云南等地“运”来再“贱卖”给服装厂的。这些孩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人物时事速递>>·原创·据《中国青年报》2016年11月23日消息,最近几天的微博,被一条《北京美女医生辞职到阿富汗接生:3个月无一产妇死亡》的视频刷屏。视频的主角是33岁的蒋励,她之前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一位妇产科女医生,三年前,她辞去工作,与丈夫两地分…[浏览全文][赞一下]
无论是活动大张旗鼓地展开,还是网民对“作秀”“炒作”的质疑,都展现了这个时代的读书焦虑。尤其是中国早已在公共语境被定义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当代却遭遇了“不读书”的现实尴尬。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裴艳丢书活动本身的意义,不在于富有小确幸仪式感的“丢”,而在于“捡拾”。它是一次捡拾心灵的提醒,轻轻地询问着关注者:你有多久没有拿起一本书?请君捡拾书本,将读书的愿望变成具体行动!丢书活动,“丢”出了全民阅读的思考,激荡着社会阅读的浪花。回归到“丢书”后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陶娅洁纵观中国版“丢书大作战”,除了1万本书,和一长串明星、作家、媒体人的参与名单外,再无更多深意。无论是郑重地丢下一本《三体》,还是搞笑式地丢下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些书本身并不会引起人的阅读兴趣。更直白地说,它们只是符号,折射出的是人们内心对阅读…[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洪兴“地铁丢书”最有价值之处在于传递一个信号:与书的邂逅,不用拘泥于形式。阅读如寻宝、读书可玩转,产生游戏一般的效果,趣味无穷。在英国伦敦,社会组织“地下的书”常发起此类活动,把书藏在地铁里,留一张贴纸“我很喜欢这本书,并希望与你分享”;在法国格勒诺布尔…[浏览全文][赞一下]
韩落地铁丢书给人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不读书的人是可耻的,参与了读书活动是光荣的。殊不知,中学课本里就写着“实践是认识的根本来源”。要是读书什么用都管,那么没怎么读过书却成功的人的脸往哪搁呢?有人爱读书,也有人不爱读书。如果说每个人死后都能变成一本书,有人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神崎惠连手指、脚尖等前端部位都注意到的人,在人群中看起來就像被聚光灯照射一般亮眼。只是拿个玻璃杯、撩一撩头发或者跷一跷腿,就可以散发出令人心醉的气息,这种改变动作与外表的原动力其实就是自信。以芭蕾舞者为例。芭蕾舞者那精心雕琢过的美,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艺术。…[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