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长兴正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精心编辑印制的《北京图书馆藏龙门石窟造像题记拓本全编》(以下简称《全编》)即将出版问世的时候,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市举行的第2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讨论通过了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使这…[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刘元举在读到曲颉的这部《父亲的心》一书之前,我固执以为,他是个典型的个人主义者,他为了个人的奋斗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牺牲亲情友人。然而,一旦翻开了他的这颗《父亲的心》,我看到了一个袒露得不加任何掩饰的曲颉——他居然有着那么多悲天悯人的儿女情长,还有他…[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尚成中国的诗画,历来有着极亲近的关系。人们往往在诗中用精炼的语言抒写人生的喜怒哀乐,又在画里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世界的风花雪月。诗画相配,更能沟通声形,融汇情意,达到一种相得益彰的审美的理想境界。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著名作家王蒙作诗、画家谢春彦插图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章行诞生于清朝末、世纪初的《图画日报》,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最早的画报类日刊,它的时事性很强、信息量很大,《外埠新闻画》、《本埠新闻画》紧紧抓住国内的新闻热点,《新智识之杂货店》也经常以漫画形式讽刺社会恶习、官场黑暗,揭示国家多难、时局维艰,起到警世的作…[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旷昕张小娟被誉为“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的现任美国康州警政厅厅长李昌钰博士是位赫赫有名的海外华人,其精湛独到的刑侦技术、鉴识功力以及其骄人的政绩不仅令世界警界瞩目,也是我们全体华人的骄傲。海天出版社推出以他侦办过的数件难以定罪的神秘凶案实录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章隆江海外俗语云:“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说的是香港金庸、台湾高阳在海外的巨大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陆读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缘知晓高阳这位浙籍著名历史小说巨擘。直到80年代初,随着高阳作品的陆续翻印以及研究工作的徐徐展开,大陆读者、研…[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胡迟关于“60年代”,几年前曾喧嚣了一阵。那时我自认为是70年代的人,觉得“60年代”这个名词充满往事如尘的灰暗色彩,离自己很远似的。后来读了李皖的《我们这一代》,才惊觉“这一代”更确切的是指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出生的一批人。自己也位列其中。于…[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张学昕适值鲁迅先生120周年诞辰之际,由鲁迅研究学者王吉鹏、于九涛、荆亚平编著的《鲁迅民族性的定位——鲁迅与中国文化比较研究史》2000年12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半个世纪以来,关于鲁迅的思想与人格,作品阐释与精神追索,始终是一代代学者探求和研究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雨君在这个不驻足于习惯的力量而渴望不断刷新的年代,呈现多元化趋势的少儿文学创作中,比较多地倾向都市化,倾向轻巧和灵动,正在慢慢陷入另一种单调。在我的阅读里,的确觉得少了一些大的人文情怀的关怀,少了一些厚重而沉潜的主题,这方面的优秀创作也许不能吸引一时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周思明最近,一位同事看过一本题为《深圳城市病》的书后,颇有点不以为然,劝我也看看,且希望我能发表一点意见。老实说,当代世界的大趋势仍是“和平和发展”,轻易发表商榷之类的文字于人于己似乎意思不大。但当我看到该书对整个深圳城市含讥带讽,缺乏起码的实事求是与…[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杨连仲通常,我们提起文抄公,常常与他的欺世盗名行为联系起来。而今,这种丑行,已衍变成为一种学术界的腐败。这从两层意义上理解:一是当年的文抄公从遮遮掩掩的小打小闹,发展到公开的大肆盗猎;二是精神产品的抄袭剽窃,已从单兵作战上升到群体配合、分工严密,其使用…[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陈崇山在我童年的时候,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发给我一本方格本,在黑板上一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地教同学们认字、写字,要求我们写的每一个字非但不能出格,而且笔顺也不能错。笔顺错了就叫做“倒叉笔画”。听我父亲说,我祖父是教私塾的秀才,如果他写字“倒叉笔…[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贺秀红张励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治国方略。怎样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是必须走的第一步。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因此,搞好农村的普法教育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为了进一步在广大农村普及…[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杨雪梅这是一本令人振奋的、充满生命之记忆的书,一册在手,可以使人们触及到岁月中已经消逝的令人怀念的那些微小的情绪、微小的闪光、微小的惊奇和莫大的喜悦。只要读读封面的题语:“我,沉浸在美好世界的昏暗中,感受着微凉世界所带来的往日回忆的温暧”。读读它的题目…[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徐丽梅为了使广大散文爱好者能更加系统而全面地欣赏到世界经典散文中的旷世佳作,一套13卷本、近700万字的散文经典丛书“世界经典散文新编”最近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全部出齐。这也是迄今为止工程巨大的散文丛书,全部由国内著名的权威专家策划选目,资深的文学编辑历…[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明照创新是文学的灵魂。在新世纪的开启之年,湖南少儿社推出了新的品牌“生命状态文学”,首批问世的5部作品是:薛屹峰写扬子鳄的《鳄踪》,方敏写河狸的《大绝唱》,金曾豪写丹顶鹤的《鹤唳》,王树槐写羚羊的《命运之角》,以及陈自仁写金丝猴的《猴徙》。“生命状态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张浩泗阳籍作家李华亭先生的长篇小说《雾掩琼门》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40万字,以北伐后期为社会背景,描写洪泽湖地区,大运河两岸热血青年走向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李华亭先生是泗阳里仁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工作,后被党派去学习,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原…[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蔡友《学苑奇峰——文史学家胡小石》(南京大学出版社)胡小石先生同宗白华先生、朱光潜先生、缪钺先生一样,都是深受尊敬的老一辈学者。胡先生的字真有功底,真有特点。书论也真精彩。他说,线条“须有丰富之弹力,刚而非石,柔而非泥。”“须如钟表中常运之发条,不可如…[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伍杰金马先生是当代有名的作家,尤以写青年读物见长,已出版了60多种作品,受到青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其中许多作品受到各种奖励。真可谓又多又好。《青春化育》是青春素养系列中的一种,保持了他的一贯风格和特色。较之其他更为突出,这是一本很出色的青年读物。一般说…[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郑尚宪世所公认,王国维于20世纪初写成的《宋元戏曲考》,宣告了现代戏曲史学的诞生。此后几十年间,经过无数学人的辛勤耕耘,昔日被视为小道、末技的戏曲终于登上大雅之堂,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据了应有的一席之地。1980年,张庚、郭汉城先生主编的3卷本《…[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