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4869
    2023-11-09
  • 邓露摘要:铜版印刷在西方曾充当精品艺术的印刷手段,得到过相当程度的发展,走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过程。本文是对铜版画的技法、材料、刀法线条及如何更好的在画面上表现铜版画独特的黑白灰的色调和利用这种“素”的色调如何使作品画面富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941
    2023-11-09
  • 徐万欢摘要:由于硬笔替代毛笔,智能输入替代人工抄写,逐渐脱离实用功能的书法将像舞蹈和雕塑一样成为一门纯艺术。艺术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国美术理论研究,就目前各学科的理论研究情况而言,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发育畸形,是诸多学术门类理论研究中的侏儒。书法理论研究则更加…[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923
    2023-11-09
  • 李大同摘要:绘画创作是生活的反映,于艺术家来讲,作品不仅是技法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的形象使得观者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文化信息与价值取向。这样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从生活中观察思考,进而萌发创作的冲动,必然带有艺术家的情感与思想。同样也带有艺术家关于理想人生生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968
    2023-11-09
  • 向雪琴摘要:中国瓷器是中国的骄傲,中国瓷器上的美丽构图尤为应人瞩目。本文就中国瓷器上的常见留白形式作分析,然后对留白与中国画的留白进行比较,由此来说明留白在瓷器构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深远意义。关键词:中国瓷器;国画;留白;构图1中国瓷器上常见的留白1.1凸显…[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14
    2023-11-09
  • 陈昱瑾摘要: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至迟在商周时期,羌人就活动在我过的西北和中原地区,他们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秀战国时期,戏本羌人开始朝西南地区迁涂,至汉代以后,羌族分布区域已经遍及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而今天的羌族人民主要生活在我国西…[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995
    2023-11-09
  • 张宁摘要:阿瑟·米勒的《萨勒姆的女巫》自问世就引发了诸多评论,焦点多为男主角普罗克托,对女性角色则少有关注。本文将运用他者概念,分析剧作中的女性他者化形象。这种他者化形象的塑造一定程度上受男权中心主义的影响,是米勒本人男权中心意识的体现。关键词:女性;他者…[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51
    2023-11-09
  • 池颖摘要:《用心棒》与《椿三十郎》是黑泽明于1961年、1962年拍摄的两部描写一名无名浪人行侠仗义的电影。本文主要两部影视作品的比较分析侠义精神以及从电影环境背景中灰浅调,前景的黑和深灰拉开纵深。高反差和深灰为主的画面带来紧张感和杀戮感,人物脸部描写大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37
    2023-11-09
  • 吴忠荣摘要:雕塑是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艺术种类之一,它通过三维空间、不同材料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人展现出不同视觉上、心灵上的感受。而现目前,各大高校对艺术特长生的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通过艺考之路完成自己的大学梦,虽然学习艺术的学生越来越多,但雕…[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79
    2023-11-09
  • 邵骏雅摘要: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关于古代战争文化的“征战舞”种类繁多,大多以作战前鼓舞士气、威慑敌人和瓦解敌人斗志的目的来进行,也有颂扬将士和祭拜祖先的祭祀活动。本文从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出发,对三个西南地区典型的“征战舞”进行分析和研究,来说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133
    2023-11-09
  • 和丽辉摘要:饮食作为物质民俗的主要内容之一,以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着人们的生活百态。从饮食的品种和饮食的方式等内容去观察士庞村这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时,看到一种百花齐放的和谐场景。关键词:士庞村;饮食;民族融合饮食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必需部分,也是物质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213
    2023-11-09
  • 任志涛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的直线上升,城市发展程度的日趋饱和,由城镇逐渐向农村扩张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由于乡村城镇话建设以及新农村的改革,原始的农村风貌、耕种模式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随之被破坏。大面积的农田用来盖建高楼,取代传统民居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241
    2023-11-09
  • 吴夏天摘要:《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世界各地华人社区的发达《易经》也逐渐传流到海外使中国文化的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301
    2023-11-09
  • 石悦摘要:本研究以梳理文言小说中女侠形象的发展脉络为基础,结合清代的政治文化背景,从行侠主题多样化、行侠手段丰富化、女性特征明显化和精神内涵伦理化四个方面总结女侠形象在清代出现的变化。关键词:清代文言武侠小说;女侠形象;原因;新变在清代,文言小说中塑造的女…[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394
    2023-11-09
  • 李月摘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与历史、地域、风俗都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是由特定的文化环境经过历史的积淀而产生的文化载体,是一种代表民族文化的不可再生资源。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起到协调与指挥的具有实际功能作用的民间歌曲,它产生并应用于劳动,是音乐类非…[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435
    2023-11-09
  • 刘春萌摘要:纵观丁玲起起落落的一生及其文学创作,我们发现丁玲是带着五四文学精神和革命文学理念的矛盾前行的,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贯穿其创作始终。这与作家理论素养及创作思维的局限性有关。但政治意识的强化并没有完全湮没作家的女性意识,仍不时以探讨民族、阶级解放的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457
    2023-11-09
  • 任秋子+肖洁芳摘要:网络小说影视改编不是无源之水。从技术上说,它的产生是互联网开通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从受众基础说,广大网民的文学介入奠定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受众基础,即一定数量的社会群体上网写作或进行网络阅读与文学交流;从社会文化说,社会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497
    2023-11-09
  • 邱晓珊摘要:辞赋,我国文学史上的文体形式之一。“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其重要特征。辞赋滥觞于战国,在汉朝兴盛,达到顶峰。辞赋最初主要是用于抒发个人心志的,发展到汉朝,却愈来愈成为成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因此,本文从辞赋的功能这一角度出发,重点分析汉魏辞赋在当…[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575
    2023-11-09
  • 王燕摘要:鲁迅是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和创作至今还在影响着21世纪文学的发展,毕飞宇曾明确表示了对鲁迅的尊崇,鲁迅的文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创作。通过对21世纪以来毕飞宇小说创作中的“文革”题材历史小说的探究,可具体把握鲁迅历史观对毕飞宇创作的影响,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616
    2023-11-09
  • 周红影摘要:杜甫不仅是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诗圣”,也是一个有着浓厚家庭观念的普通人。他借诗歌书写自己对家人的拳拳深情,寄托对乱世中亲人的关爱和牵挂,以及对自己无法给予孩子安定生活的内疚之情。儿女诗,更向世人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子女深情的关怀和谆谆教导…[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707
    2023-11-09
  • 高雪摘要:农事诗是《诗经》内容的一大特色,它反映了周代的农业文化,是我们了解周代社会生活的的一面镜子。《诗经》农事诗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描写农神祭拜仪式,核心是祈求丰收。这种观念的表达我们在佤族的猎头祭谷习俗中还寻找得到踪迹。佤族的猎头祭谷习俗,其思维形式…[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推荐作品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