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又早是夕阳西下,河上妆成一抹胭脂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清晨,漫步北凌河畔,便想起我的那首题为《北凌河之南》的诗——一朵花绽放在北凌河之南一湾碧蓝的流水像懵懂的童年和爱情悄然东去一只鸟儿在我们的注视中穿越了这平庸的世界春天是北凌河断断续续的絮语这首诗大致写于2013年,具体的日期已记不太清楚。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浏览全文][赞一下]
偶得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小品四幅,如获珍宝。四幅年画一直挂在餐厅的墙上,每日出门进门,都要为之驻足、吟诵:“富贵双双到白头;映日荷花别样红;黄花晚了香;梅花开五福。”年画没有时间落款,只沉积着时光,兀自呈现着过往的岁月和独到的匠心。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象…[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的视力愈来愈差,眼前的风景愈来愈模糊。老婆告诉我,主要不是我视力问题,而是这个城市的雾霾愈来愈重了。她看这个城市也愈来愈吃力,就连七岁的儿子也是如此。站在阳台上看到的是,云郁郁,雾腾腾,天空像得了抑郁症,压抑、憋闷、扭曲。冬天的雾霾,像盔甲一样沉重,压得…[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夏先生的字写极好。不少人拿他的字,与晚清书法大家何绍基相比。有方家甚至说,若只论字,夏先生当在何绍基之上。不少附庸风雅者纷纷前来求字,夏先生分文不取。后来,有些得了字的人说,他们是花了重金买到的字,甚至高价转卖。夏先生遂放出话来:从今以后,凡个人求字,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午夜十一点刚过,大喇叭匆忙赶来,却已让我们稍等了片刻。大家轻易不会迟到,他属偶尔。此时,月色朦胧,树静风止,偶有昆虫啁啾、蝙蝠掠过。人已到齐,可以出发了。我们几个卖菜的家门口人,临时组成自行车车队,去城里卖菜,城里人都叫我们“赶夜人”。我们每人骑一辆重磅…[浏览全文][赞一下]
蒋祎宁在一些乡村每个月都是要祭祀的,奶奶家的村庄也保留着这样的祭祀文化。这周回去又到了祭祀的日子。爷爷早已将烧纸的火炉从仓库搬了出来,火炉已经有些年岁了,锈迹斑斑地立在堂中。奶奶则拿出来一个小箱子,我知道里面放着用纸折的元宝。有金的有银的,整齐地摆放着。平…[浏览全文][赞一下]
董了何为“旧物”,其实更多是时光流逝赋予的意义,念旧之人,比起逐新者更为沉眷。无声岁月里,一些惯用的物件也逐渐被时光磨损掉外在的装饰,露出其真实的内里。这些年常伴我左右的物件实在不多,大都也因为过于笨重、不便丢弃顺势留存下来,放置于我房内一角的实木书桌算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云轩我对于自己故乡之所在,是存在疑惑的。我的父亲来自广袤的淮北平原,母亲则是南方人,按照中国人传统的宗法观念来说,我既随父姓,我的故乡也必然指向五六百公里外的几座农村矮房中,纵使我并没有在那里长大;而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无疑对于脚下的江阴是抱有深沉的情感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家洁春暖花开,江南的风吹醒了万物,阳光明媚,四处生机。早春三月,我带着还不错的成绩返校,步伐轻快。连续七天,我日日进出图书馆,期盼守门的那个熟悉的身影。直到第八日,心底的声音才默默响起,我再也遇不见那个总是给我微笑的大爷了。我不喜欢麻烦别人,相比结伴,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维朱洪涛他一出手就写了一部很漂亮的散文集,在日常情事中发现意趣,大写人性,好像是闲闲写出,真个是不得了。既能做高深学问,又能写小品文,而且长寿,这样的学者人生简直完美。这个人就是王了一。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王力。高中时期为应付语文试卷前两题字词句判断,少…[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宏民文体是文学最为直观的表现,于文学文本而言,文体本身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既有着独立的意义,也是意义的生成者与承载者。文体形式的可视性与稳定性还赋予了文学批评、文学学科以客观性、科学性。所以要学会从语言的物质本身来获取审美体验,从形式出发来理解内容,甚…[浏览全文][赞一下]
常如瑜洪亮吉(1746年-1809年)是清代常州文化名人,他在经学、史学、诗学以及社会人口学等方面均有一定建树。他交游广泛,同当时的许多社会名流都有密切往来,因其之于常州地方文化的重要作用,与孙星衍、赵怀玉、黄景仁、杨伦、吕星垣、徐书受等被誉为“毗陵七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蓝士英赵怀玉(1747年-1823年),字映川(或印川),又字亿孙(或亿生),号味辛,又自号馝柯居士、舣舟亭长、栖园、小聚沙庵主人等,晚号收庵。时称味辛先生或收庵先生。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名列“毗陵七子”。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高宗南巡,召试赐举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戴瑶琴宋永琴谌幸张晖敏孙艳群刘艳戴瑶琴:周洁茹有三个标签,即代际、地域和类型,她一直跟踪“70后”成长,轻盈地在少年—青年—中年的时间沙盘,划出清晰的心灵轨迹。香港是小说集《小故事》与《美丽阁》的核心地域,或许这才是生活真相,对于必须在都市落地及扎根的每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稳一阿公在海边生活了一辈子,但他从不觉得自己真正熟悉某一片海域——潮涨潮落是有节律的,潮水的流动却又瞬息万变;海上的风向是能观测的,但能左右这艘船漂向何方的,却又不仅是风向那么简单。也许是因为年轻时那场海难,阿公常做关于海的噩梦。惊醒时,他长久地靠着窗沿…[浏览全文][赞一下]
罗炜千一当舰体遭遇重击、被气流震荡卷进小行星带时,慕星垂心里半带着绝望。宇宙股掌间,所谓“高强度合金”外壳,不跟太空里的大块头们碰一碰,都不知道自己软得像豆腐。仪表盘红灯刺眼,一跳一跳地闪烁着,整间驾驶舱被染成骇人的血红;警报夹杂着短路电流滋啦轰鸣起来,火…[浏览全文][赞一下]
张芳蓑衣饼张爱玲曾借她姑姑之口回忆家族旧事:“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她语气中不无调侃之意,我却以为这老太太不简单,因为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没事喜欢翻翻经典小说,本身就很难得,这是其一;其二,《儒林外史》中的饮食描写确实出色,老太太爱看书…[浏览全文][赞一下]
凹凸红红的春联还贴在两扇大门上,那么崭新崭新的;大大的灯笼还挂在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那么亮堂亮堂的;过年的新衣服还穿在男女老少的身上,那么干干净净的……可让人陶醉的新年就要过去,任我们这些贪玩的少年拼命地拖拽,它就像一个人在地上打滚似的挣脱了,也像戏台上那活…[浏览全文][赞一下]
陆林深公元1101年3月,苏东坡从海南儋州北归准备到常州养老,五月途经镇江金山寺,写了一首词:“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时离他生命的终点仅存两个月了。他回首一生,纵然忠义填骨,却几起几落,一贬再贬。先贬黄州,再贬惠州,又…[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