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6980
    2023-11-09
  • 王丰胡为真行事风格向来低调沉稳,不喜招摇,这位曾经长期任职台湾“情报系统”、“外交系统”高层的将门之后,不仅大陆民众对他不熟悉,台湾岛内的一般民众也知之甚少。但是,如果提起胡为真的父亲胡宗南,就另当别论了。胡为真在台湾官场多年,从不以家世背景大肆炫耀。因此…[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6964
    2023-11-09
  • 蒋丰+编著当年,郭沫若以“官费留学生”身份进入日本。但32元的官费让他“捉襟见肘”,因为他和安娜结婚,并生下儿子和夫。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享受官费翻了一倍多,为72元,但是,他的负担也增长了一倍,到其作为“海归”回国的时候,他已经成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029
    2023-11-09
  • 口述+程汝明+整理+阎长贵+李宇锋“她这个级别按照标准应该交多少钱?最后结账,该交多少,就交多少”郑:也不是吃她的钱?程:虽然不花她的钱,她也不让工作人员的伙食标准同她差不多。因为到外地她交的伙食费比工作人员交得要多。郑:她不愿意你们吃得好?程:她要跟工作…[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047
    2023-11-09
  • 赵炎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城,建文帝不知去向。此役史称“靖难之役”,大明王朝从此进入辉煌的永乐大帝时代。朱棣虽然是个猛人,可有些问题光靠猛劲儿是解决不了的。合法性还好说,找几个笔杆子玩玩绕指柔,改一改相关文件就行了,反正老朱家自个儿的事情,也不怕…[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178
    2023-11-09
  • 戴东阳甲午战争的主要发动者、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蹇蹇录》中曾说:“将来如有人编写中日两国间当时的外交史,当必以东学党之乱为开宗明义第一章。”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线。那么,日本是怎样利用并一手点燃这根导火线的?乘东学党起义设计出兵朝鲜189…[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260
    2023-11-09
  • 陈大斌1964年,毛泽东发动“农业学大寨”运动,至今已经半个世纪了。由于这场运动持续时间长,开展得普遍深入,影响遍及中国农村各个角落,所以至今仍为不少人关注,各种议论也仍然不绝于耳。不用说对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对农业农村及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336
    2023-11-09
  • 杨敏“回首在罗瑞卿专案组的日子,虽然已相隔近半个世纪,张英华仍然深觉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党内斗争的复杂和残酷。”“我当时就是公安部一个副科级干部,做梦也没想到,竟参加了对老部长的审查。”1966年底,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接到总政通知,要求派出一名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381
    2023-11-09
  • 李海文+聂元梓大字报命运的“戏剧性”变化1966年,我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三年级学习。这年夏天,我们正在北京朝阳区楼梓庄大队(北京工业大学的附近)搞社教。社教运动此时已进入尾声。5月8日,《解放军报》发表署名“高炬”的文章《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开火》。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395
    2023-11-09
  • 冯友兰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616
    2023-11-09
  • 金圣叹有“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其一曰: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门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陆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趋入内,卑辞叩内子:“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喝酒喝的便是一种随兴,我亦曾行文:连天阴雨,本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750
    2023-11-09
  • 张佳玮在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待遇有点像东方明珠之于上海。你远远看见塔了,就会被卖纪念品的小贩围住;许多路标都会告诉你如何更方便地接近塔。与铁塔隔河相望的夏悠宫是公认的观塔好景点,所以游客遍布,以至于夏悠宫周围的小贩都精通英、德、西、中、日等诸国语言。但你跟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26
    2023-11-09
  • 毛乐耕舒芜八十岁以后学会了使用电脑,接着,他又在新浪网开了两个博客,一个叫“舒芜博客”,另一个叫“碧空楼舒芜博客”。这对于一个以文字立身的老学者来说,真算是与时俱进了。有了这个现代化的传播平台,舒芜在晚年的岁月里仍然显得忙碌和活跃。他在舒芜博客上勤快地写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43
    2023-11-09
  • 我们经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实际上,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很多姓都是从别的姓改过来的,甚至读音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说,不同的姓往上推几百年,其实是一家人也未可知。在我们对于姓氏文化的认识里面,还有一个误区,什么误区呢?姓是不能改的:姓怎么能变啊?“行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36
    2023-11-09
  • 薛仁明有位青年来信言道,自读大学起,因老想着做“最有意义”的事,又老念着要成就“伟大”的事,因此,总无法“把心好好搁在一事上”,总不断地“怀疑自己做的事没有意义”,最后,满脑子都是各式各样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彼此又相互抵触、相互辩驳。结果,就把自己搞得“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63
    2023-11-09
  • 张侃侃《热风》杂志是曹聚仁、徐訏和李辉英等在香港创办,由创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文史半月刊杂志,1955年《热风》杂志陆续刊载了郭增恺20余万字的关于西安事变的文章《一个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西安事变十八周年感言》。文章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使西安事变的真相第一次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37
    2023-11-09
  • 朱安平1958年,在经济建设领域中出现的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已为实践证明完全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正常的生产秩序,造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比例严重失调。这一经济工作中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同样波及文化领域,电影系统就曾深受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70
    2023-11-09
  • 叶遥震动全国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发生在1955年5月。当时我在《人民日报》文艺组做编辑工作。大约在1955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文艺界正在对胡风同志的文艺思想进行批判。《人民日报》文艺组的负责人林淡秋同志和袁水拍同志,要了解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组稿情况。…[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59
    2023-11-09
  • 李海文2013年12月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年之际,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六卷第649页中如是记载:6月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汪东兴等谈话。毛泽东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打倒了蒋介石,把蒋介石赶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934
    2023-11-09
  • 吴中杰徐景贤在《上海市委写作班子的来龙去脉》中,曾说起过这个写作班子在丁香花园初建时因一桩小事而引起的大反应:“文学组和历史组原来是各管各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也没有严密的组织,领导也比较松散。有一次汤大民与上海作协文研所来的戴厚英开玩笑,称她为‘才女,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84
    2023-11-09
  • 杨萍提及金岳霖,普通人会先知道他一生未婚,默默爱着林徽因,其次,才会想他还是一个哲学家。关于他与林徽因,坊间有很多版本,有一点共识是:他对这个女人痴情了一辈子。他的确终身未娶,我相信其中会有林徽因的因素,但不应该是唯一:一个人选择怎样的生存方式,应该有非常…[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