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7924
    2023-11-09
  • 孙杰用今天的话说,吕后算是大汉朝的国母了。但这位“国母”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不好,因为她的阴毒狠辣和精于权术。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用一个贤妻良母的标准来评价吕后,所以怎么看她都不顺眼,这是典型的男人哲学。如果我们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观察吕后的话,会看到她散发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957
    2023-11-09
  • 单刚王英辉1948年。黄土高原。烽烟弥漫。尽管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在黄土沟壑之中,在毛泽东的心中,却已经开始勾勒新中国的蓝图。建设新中国,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专家。可是,在战火硝烟中成长的干部,欠缺的是系统的教育和技能。毛泽东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苏联,一个想法…[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987
    2023-11-09
  • 1913年3月20日,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的那声枪响,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不祥信号。它告诉中国人:共和国面临严重危机。这是一个需要镇静的时刻,也是一个需要智慧的时刻。面对严重危机,最容易出现的是惊慌失措、叫喊呼唤和各种骚动不安的情景,但历史不止一次地证明,当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75
    2023-11-09
  • 黄竞存我的哥哥黄仁宇和嫂嫂格尔住在美国纽约州NewPaltz市,在1999年除夕中,我在西岸和仁宇兄通了两次电话,在交谈中互相勉慰,庆幸平安地进入一个新世纪。2000年1月8号,新世纪刚度过一星期,那天加州气温平和,我们还在计划周末活动,突然间仁宇兄的儿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934
    2023-11-09
  • 贾植芳李怀宇初到上海,应陈子善之约到季风书园会面,意外地找到贾植芳的著作《早春三年日记》。这是贾植芳1982年1月至1984年12日的日记,是他平反后回到复旦大学初期的记录:读书,教书,交游,坦荡的生活,质朴的思想。在1982年10月19日的日记中,贾植芳…[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920
    2023-11-09
  • 赵映林一如果生活在五四前后的中国,只要向任何一个知识青年提问:“你喜欢读什么杂志?”他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新青年》杂志。”如果再问他:“你最敬佩的人物是谁?”他同样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是胡适和陈独秀。”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毛泽东就曾这样回答过。凡读过美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99
    2023-11-09
  • 茆贵鸣火药味很浓的《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3月1日,香港。一种由乔冠华等创办的《大众文艺丛刊》,原本似乎是一种有关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想方面争鸣的“学术性”刊物。可刊物一经面世,即刻在中国的进步文坛引发出一场重大而剧烈的文艺论争,由此又间接地引发出胡风于19…[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888
    2023-11-09
  • 方鸿儒世人单晓得有读书的艺术,读书的滋味。殊不知凡事皆须两面观,不可持之一端。人之于书,既可为“趣味”、为“嗜好”而快快活活地读,亦可保持适度的间距、片刻的跳离而“不读书”。“不读书”的艺术自然不是劝君目不识丁或只晓得“美眉”、“传奇”,而是不读无聊、无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39
    2023-11-09
  • 丁聪“立冬”前夕五六十年代,物资匮乏,每年冬季只靠大白菜过冬。每家每户,老老小小,冒着严寒排队购买大白菜是当时的一个景观。对比今日物质之丰富,怀疑是否真的存在那么一个年代!(选自《丁聪老漫画》/丁聪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3月版)“跳皮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7979
    2023-11-09
  • 演义者,在事实基础上加以文学艺术传奇发挥者也。所以《三国演义》把勤勤恳恳的参谋长诸葛亮写成有妖气的军师,《隋唐演义》的李元霸手舞远超世界举重极限的八百斤大铁锤。事实如何,以及对史料最原本的解释如何,都不再重要。有一派文学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一旦从作者手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110
    2023-11-09
  • 裘山山我这个人,很多事情都是迟到的,或者叫滞后。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过三十不学艺,可我的几门“手艺”都是在三十岁以后学的。比如电脑,三十二岁,比如游泳,三十五岁,比如上网,四十岁。所以到今年我才学会开车,也很正常。其实我学开车应该算是早的,比很多作家都早。早…[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193
    2023-11-09
  • 洁尘有人说,年轻时眼睛越好的人,老花就越早。而像我这样从小近视的人,据说近视会慢慢地被老花中和一些,说不定老了后倒把眼镜给摘了。但愿如此吧。我夫君眼睛特别好,是那种可以当飞行员的视力。这些年上了40了,倒真应了那句话了,逐渐开始有点老花了。夫君说,不行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13
    2023-11-09
  • 王安妮中国人的“面子”,在英文里对应的词是“face”,说白了面子即是脸面。脸面是给别人看的,也就是你在别人眼里要活得体面,决不能没面子或者丢面子。“面子”素来是件大事儿,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人人都想为自己、为家人、为国家多争些面子回来。1.失节事小,面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43
    2023-11-09
  • 金庸梁羽生兄曾在随笔中谈到印度的两大史诗,这两部史诗累积了长期以来无数人的智慧,当然是珍贵无比的神话与文学。但除此之外,印度还有许多篇幅相当长的神话,许地山先生所译的《二十夜问》,就是其中之一,这书又名《红颜月》,意思是说一个美丽少女的脸慢慢绯红,表示她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372
    2023-11-09
  • 說清楚一点,就是:我怎样看待美人。纵观动物世界,我们会发现,在雌雄之间,往往是雄的漂亮、高雅,动人心魄,惹人瞩目。拿狮子来说,雄狮多么威武,雄壮,英气磅礴。如果张口一吼,则震天动地,无怪有人称之为兽中王。再拿孔雀来看,雄的倘一开屏,则遍体金碧耀目,非言语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84
    2023-11-09
  • 1897年,父亲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书香家庭。当时内地还缺少新式学校,所以他早年受的是家塾式的传统教育,但是也有机会读到上海出版的新书报,并在传教士开设的夜校补习英文和数学。17岁时,他考入上海复旦公学高中部,学习三年,知识大增,1917年夏成功地考上了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90
    2023-11-09
  • 李蟠我是1968年在“牛棚”里认识陈叔时先生的,尽管他调来湖南师范学院已经多年。刚来时他被安排在地理系当老师。1964年“四清”前不久地理系撤销,他才转到我们外语系来教英语。安全闯过“四清”这道关陈先生是从北京外交系统下放到我院的,同他一起下放的还有好几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73
    2023-11-09
  • 秦福荃博古和潘汉年的友谊博古认识潘汉年是在一九二五年的春天。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噩耗震动全国,震惊世界,全国人民无限悲痛,各地纷纷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锡社”在无锡筹划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博古是江苏省无锡“锡社”的负责人,正全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01
    2023-11-09
  • 幽默陈赓1933年春某日,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于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于科学仪器馆(现南昌图书馆)召见陈赓曰:“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曰:“身为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26
    2023-11-09
  • 杜欣欣缘起:我的朋友菩萨蛮写了《我和二百首》,此文记述了文革后期“一帮一,一对红”的故事。她所帮助的对象是一个女孩儿。那女孩儿喜欢“臭美”,因会唱几首“黄”歌(文革中,外国歌曲特别是出自《外国民歌二百首》歌曲集里的歌都被称为“黄”歌),而得了个“二百首”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