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月起,何平教授在《小说评论》主持、开设《重勘现象级文本》专栏,迄今(截至2023年第2期)已延续7期、刊文20篇。在何平的界定中,文学性之外,“现象级文本”更为“重视文本和读者,文本和文学生活,文本和更广阔社会生活等相关联的历史感和整体性”,…[浏览全文][赞一下]
蜂拥而至——沈苇蜂拥而至,是的,一束光,也是无数道光,带着海量信息与灵感,带着尖锐的穿透力和呼啸而来的启示,扑面盈怀,猝不及防。以诗论诗,或诗歌中的“元写作”,自然并不稀奇,属“古已有之”。《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能否算个例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虽然王跃文以官场叙事闻名于世,但乡土书写也一直是他文学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时期的未刊之作《山娘娘》①,1996年的《雾失故园》《冬日美丽》,1997年的《也算爱情》,2007年的《我的堂兄》,2008年的《桂爷》《乡村典故》,2012年的《漫水》,20…[浏览全文][赞一下]
《家山》中的真善美构成小说温暖的底色。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叙述主体的乡村伦理、乡村美学的展示,弥漫着浓郁的素雅的氛围与温和的情绪,处处透着纯粹的中式美学。小说抛开常规的历史叙事粗大线条和矛盾冲突,着眼于普通人的精神史,将夹在时间褶皱里普通人的悲欢从容地展开。以…[浏览全文][赞一下]
《和玛丽苏开玩笑》(简称《玩笑》)①是打酱油而已(简称“酱油”)创作的一部网络小说,自2009年10月15日始已连载13年,至今尚未完结。这是一篇立意鲜明的以《哈利·波特》的同人小说《(HP)魔法界的生活》(简称《魔法界》)②为批评对象的同人的同人,也是网…[浏览全文][赞一下]
网络文学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一般说来,借助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发布的原创文学作品,都属于这个范畴。而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网络文学却有专指,即与传统文学形成对应关系,被当作新生事物看待的发布于网络的文学作品。也就是说针对网络文学“创新性”展开研究,并进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葛红兵范天玉人民性是中国创意学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绕不开的重要命题。中国新文学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和人民性联结在一起,之后,人民性一直是中国新文学永远长青的理论话题,每个中国新文学发展的重要时代,均和这一理论话题缠绕;每个时代都给了人民性以不同的定义,人民性…[浏览全文][赞一下]
林岗曾道扬中国是后起现代化大国中唯一经历过漫长政治和社会革命而获得民族解放的国家。政治革命意味着国家权力的重建,推翻旧政权,建立新国家;而社会革命则意味着为实现此目标同时发生相应社会秩序的重组,人民生活按照与此前不同的原理进行。这两件事的发生重新塑造了中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中国的语境中探讨中国式的现代化及其文学,不能忽略现代性这个话题。毫无疑问,就现代性(modernity)这一术语而言,它并不是中国本土所固有的,而是一个“翻译过来的”(translated)的西方理论概念,与其相关的术语还有(文学艺术上的)现代主义(mo…[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很少去办公室,这几年疫情常上网课,就更少去了。去年五一假期的一天,去办公室拿本书。一开门,门边午休床上有人惊坐而起,蓬头垢面的。我吓一跳,定睛一看,原来是贺江。他把自己关进办公室,快意读书,妙笔著文,在这儿待好几天了。贺江有自己的写作方式,一般是闭门不出…[浏览全文][赞一下]
由于某种机缘,我和贺江有非常深入的接触,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对贺江非常熟悉了。贺江是80后,湖北枣阳人,在武汉读本科,而后在深圳大学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再后来在上海师范大学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研究生;他主要研究对象是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曾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站在莲花山顶,无论游客还是本地人,一般都会做两件事。一是瞻仰邓小平铜像。铜像下面常有市民放置的鲜花,以纪念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这座城市的巨大贡献。二是看看深圳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的起点是莲花山,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深圳音乐厅、深圳书城、深圳图书馆、深圳市…[浏览全文][赞一下]
周铖黄汉平21世纪以来,关于“世界文学”的重新探讨在国际学术界形成一股热潮。中国学者郝岚指出,“全球范围内对‘世界文学理论的讨论主要出现了三位有代表性的学者:帕斯卡尔·卡萨诺瓦(PascaleCasanova)、弗兰科·莫莱蒂(FrancoMoretti)…[浏览全文][赞一下]
梁启超将“革命”一词引入文学领域并率先提出“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自此,百余年来,文学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创作是从内心出发的,是个人心灵的反映,个性很强,即使受到时代、政治环境的外在影响,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个性。正因为作家个性的不易毁灭,即便身…[浏览全文][赞一下]
何平顾奕俊联系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在时代潮流、文学制度与批评范式的转向,1949年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逻辑起点。1950至1970年代,特定的作家作品、现象思潮、理论资源、组织机构、出版传播,引申出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批评与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贺江我时常会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要奔向原野,去无人区穿越,这并不是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厌恶或“绝望之反抗”,仅仅是一种冲动。这种冲动,我在麦尔维尔的《白鲸》以及科马克·麦卡锡的《沙雀》里都强烈地感受到。当然,奈保尔的《米格尔街》又将这种冲动引向童年时的成长地—…[浏览全文][赞一下]
佛教自汉代大规模地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交融,在逐渐本土化的进程中形成了禅宗。禅宗不仅催生了与禅相关的绘画作品的诞生,也推动了文人画的产生和成熟。其中,禅宗绘画与文人画在题材选择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很多的相通点,二者不仅相互作用,而且远传至日本、韩国甚…[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希我一直都是一位辨识度很高的作家,这么评价,不但说明他的风格独特,更意味着这风格是稳定而成熟的。纵观其近五年来的创作,有论者指出作家正处于转变期,确实,较之前一个阶段包括《大势》《移民》《我疼》《命》等长中篇小说在内的创作,新长篇《心!》和最近出版的小说…[浏览全文][赞一下]
2020年12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邱华栋的非虚构文本《北京传》。在这之前,《芙蓉》杂志(2020年第3期、第4期)连载了这部长篇非虚构作品。2021年1月9日,由SKPRENDEZ-VOUS、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凤凰网文化、一点资讯联合主办的“如何…[浏览全文][赞一下]
近些年来,写诗让以文学批评出道、成名并作为职业的何向阳,越来越倾心、依赖,她兴致盎然,灵感频至,保持着“持续地、高密度地”创作状态。究其原因,我想:一是因为诗歌是灵魂的道场,能让诗人直接迅速地得到遣怀、抒发、凝神和振拔,是何向阳人到中年、生活发生变化情况下…[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