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语码转换与社区身份建构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研究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657
  • 周 颖

      语码转换与社区身份建构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研究

      周 颖

      本文结合社会心理语言学的三大理论,分别为言语调节、语言态度以及心理动机来探索语码转换与社区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

      语码转换 社区身份构建 言语调节 语言态度 心理机制

    一、语码转换的研究现状

    在语言学领域,对于语码转换的研究主要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法,语用学以及会话分析方面进行。从社会语言学角度,通过研究社会因素和语码转化在宏观层面上的关系来探寻使用语码转换所蕴含的社会动机,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是由Gumperz提出的情景语码转换和隐喻语码转换之间的区别。从心理语言学角度,主要任务是研究“双语者在作出明显的语码转化行为时的大脑活动状态”(David li, 1996:5)[1]。从语法角度,研究两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语码转化间普遍适用的语言或句法限制功能。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是由Poplack等提出的自由语素限制和对等限制、Disciullo等提出的管辖限制以及Myers-Scotton提出的基础语框架模型[2]。从语用学角度,它将语言现象的描述与解释相结合,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由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性理论。从会话分析角度,会话分析是民族志学的一个分支,基于语言选择的序列性和嵌入性来进行更加微观的,具体的,动态化的分析,其中代表性人物包括Auer和li。

    二、社区身份建构与语码转换

    (一)社区身份的定义及性质

      身份是指人是谁,是使个体成员可以被定义和识别的社会标志和象征。在当代,身份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类,一是客观角度,包括籍贯,职业,年龄,姓名等;另一个是主观角度即身份的自我认同,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朋友与敌人,好人与坏人等。语言与身份之前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语言来推测个体的社会身份,相反我们也可以通过语言来建构社会身份。

      每个人都属于不同的言语社区并且具备不同的身份,特定的言语社区有着相应的社会身份,也就是说言语社区身份可以通过语言或语言变体进行构建。

      (二)语码转换与社区身份建构

      语码转换通常指在一个语境中说话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语言变体。语言不仅能够为说话者自身创造身份并且能够为一个群体创造身份。言语社群的每个个体可以通过语言实践来保持、建构和协商社会身份。言语社区身份建构大到包括民族身份构建,地区身份构建小到一个团体的身份构建。一个人说话的方式有时比他所说的内容更为重要。语言传达着个体确立与其他人关系的方式,他们划分群体的方式,他们所宣称自己的权力以及他们所赋予其他人的权力。说话者接受某一特定言语社区的身份通常可以参与积极的身份认同。相反,如果说话者拒接某一特定言语社区的身份就将会采取消极的身份认同来展示他自己不同的言语社区身份。语言不仅仅能够传递说话者自身的社会身份,也是一种被用来传递或者捍卫自身言语社区身份的方式。语言的使用和言语社区身份都是动态的,取决于具体使用的语境。

    三、影响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因素

    (一)言语调节

      言语调节理论由Giles及其同事提出,通过研究说话者运用语言趋同或语言趋异两大方法来改变其所使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从而解释认知和情感因素。语言趋同是指说话者通过转变自身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使之与听话者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相一致来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通过语言趋同,说话者试图建立群体间的关系并清除实现交流目标过程中的可能障碍。

      (二)语言态度

      根据Crites,Fabrigar和Petty的观点,态度包括基于情感、认知与行为的所有评价层面的刺激分类。情感成分是指一个人对于目标对象的情感尤其是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认知成分是指人们对于特定目标对象的想法,包括知识、事实以及信念。行为因素是指人们对于目标对象的行为倾向的方式。说话者对于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是否具有社会声望的观点反映着情感态度;说话者对于两种语言相差程度的想法反映着认知态度;说话者对于何时何地用哪种语言或语言变体反映着行为态度。

      (三)心理动机

      对于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语码转换被用来消除人们交流间的障碍来保持交流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二是,当说话者想要展示他的友好,他会转变语言或语言变体或者语言风格。如果听话者回应以相同的语言或语言变体,那么一种确定的关系就会在两者中建立起来。三是,有时语码转化可以被用来将不会说第二种语言的谈话者排除在外。

    四、结语

    当今世界高度开放,各国、各地区交流日益频繁,语码转化的使用频率随之越来越高。语言蕴含并体现着不同言语社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人们通过语码转换来建构自己的社区身份。我们可以通过言语调节、语言态度和心理动机这三大社会心理语言学理论来系统地理解语码转换的现象以及更好地掌握语码转换的方法来建构社区身份,促使不同言语社区间的隔阂、矛盾最小化,同一言语社区内部团结、利益最大化。

      [1]li, D.C.S.. Issues in bilingualism and biculturalism: a Hong Kong case study.New York: Washington, D.C/Baltimore; Bern; Frankfurt am Main; Berlin; Vienna; Paris: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1996.

      [2]王瑾,黄国文.语码转化之结构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04(2).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周颖(1992-),女,汉族,辽宁朝阳人,硕士研究生。

      本文标题:语码转换与社区身份建构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339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