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福州三坊七巷对联赏析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945
  • ●刘永赋

      

      福州三坊七巷, 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因为历史名人故居云集, 走进这里, 你便走进了历史文化的深处、思想精神的高处。楹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字符号之一,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它还用文字密码的形式给大家讲述故事、记载历史、传承文化。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线, 其大门口的楹联就写出了三坊七巷的前世今生。

      旧联:

      文事重名区, 记曾笔走他州, 书藏旧肆;

      人情欢盛世, 看又灯迎元夜, 塔展中秋。

      这副楹联说,讲文化,这里很出名。不少文人高官从这里出来, 他们把一些旧书放在家里卖给大家, 说明这里以前是个旧书市。 而下句则点出了元宵卖灯和中秋摆塔两个习俗。

      仁里拂春风, 且看锦肆绵延, 琼楼轮奂;

      广衢萦古韵, 共赏书香浓郁, 雅乐悠扬。

      这副新联是说,整条街都是店铺,附近高楼也很美,水榭戏台经常唱闽剧、说评话。

      林则徐祠堂靠近南后街,额称『林文忠公祠』,走进祠门,顺回廊两庑,只见七十多组画面,介绍林则徐的生平。其中林则徐少年求学『罗氏书馆』,应教师以『山海』作对句,抒发登鼓山情志的一副,传出精神: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过碑亭北侧,入『树德堂』,西邻一厅,陈列林则徐一生珍贵的手稿和文物。 上有一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是林则徐任两广总督, 鸦片战争风云突变的时刻,他自撰这副楹联,亲书悬挂厅前, 以为自勉。

      静坐读书各得半日;

      清风明月不用一钱。

      这副楹联的题旨, 是对后辈为学的谆劝, 却道出林则徐自己学历和生活的感受哲理,反映了林则徐虽家境清贫,却奋力苦读,以期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有一副对联,也是从读书入题的:

      经济博通言达于行;

      家庭和乐质有其文。

      林则徐的书法精致,博采宋代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的精华,自成一体,风采夺目。亭北有祠厅,自成院落,门额题『树德堂』。厅正中祀林则徐塑像,旁有名人题联。壁上悬有林则徐所撰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两句话曾被温家宝总理等人多次提及,道出了英雄的心声以及民族精神。

      各坊各巷大门悬的楹联,都切时切地,读罢令人回味无穷。 如塔巷的楹联:

      六子登科,理学融天地;

      双梅探屋,修文烛古今。

      『六子登科』藏了一段往事:陈承裘的正妻林氏生下了包括我国末代『帝师』陈宝琛在内的六男一女,虽然老五幼年夭折,但余下五兄弟与陈承裘侧室张氏生的一子尽登科第,才有了享誉全国的『六子科甲』的匾额。『双梅探屋』,意指二梅书屋,该书屋是清代翰林林星章的旧居,因房前植有两株梅花,故取名为『二梅书屋』。又如宫巷门口的一副楹联:

      紫极祀三清,仙家日月超凡俗;

      吴兴遗甲第,船政风云耀简编。

      原来,宫巷得名,就是因为此处原有一座紫极宫,里面供着道教的仙家。而下一句则是写到清朝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 郭道鉴说,『吴兴』是沈葆桢的故乡,简编的意思就是历史。

      三坊七巷的一个边门,有一副楹联:

      闽都别记扬十邑;

      折枝诗音萦后街。

      看到这副楹联,便明白这是《闽都别记》作者董执谊的家了。

      水榭戏台正对面是前阁楼, 歇山顶,有许多精美的木雕,柱子上刻着楹联:

      恢廓鸿基克绳祖武;

      营经福造诒厥孙谋。

      黄巷的大门联,一看就知道是名人才子的宅邸:

      科甲蝉联海峤人文罗福地;

      声名鹊起榕垣才望奋清时。

      翁绳馨题安民巷门口楹联,运用典故蕴意深长:

      驿馆驻车,枕戈同卫国;

      省垣揽辔,张榜且安民。

      在创作这副楹联时,翁老冥思苦想,后来他想到了两个典故, 才有了这副楹联。前一句典故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二度携手,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办公地点就选在安民巷; 而第二个典故就是唐末黄巢起义军到了福州,怕军队进巷扰民,贴出安民告示,安民巷由此而得名。冰心故居紫藤书屋有一联: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根据冰心老人生前的回忆,南花厅复原了她幼年时期的读书场所——紫藤书屋。门楣上方正中悬挂『紫藤书屋』的匾额,两侧的柱子上挂着冰心祖父的这副楹联。

      在三坊七巷,只要读其家门口的楹联,就可以知道这家人是干什么的。 如:

      行商北达南通百端如意;

      坐贾东成西就万事称心。

      当看到这副楹联时,大家明白,这户人家是经商的。

      春风化雨振铎两岸;

      秋水生云成梦双峰。

      振铎这个词,在古代是老师用的摇铃,春风化雨以及横批』桃李芬芳『都在告诉大家,这里住着一位教职人员。

      箸传文化五千载;

      筷乐人间忆万家。

      这副筷子店门口楹联用了谐音的方法,箸同著,筷同快。而箸和筷,都是筷子的意思,意气轩昂且又妙趣横生。

      除了大师的楹联, 这里还有不少是老百姓自己写的,未必都工整谐律,却也很有味道,汇集了民间大智慧。如:

      巧手飞槌打就传统闽都美馔;

      开心献艺捧出民间太平佳肴。

      同利肉燕店门口的这副联就很生动,闽都就是福州,太平指的是太平燕之意。

      一径寒花陶令宅;

      半船绝墨米家船。

      这副楹联, 将自己的家比做陶渊明的家,主人把自己家的档次提得很高。

      闻香一尝三打掌;

      知味十步九回头。

      这副挂在『尚干小吃』楹联,虽不工,却极富动态美,又有很好的广告效应。

      因此可以说, 在在三坊七巷赏楹联确实是一种享受,享受精神文化的大餐。

      本文标题:福州三坊七巷对联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482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