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清末那些讽刺贪腐昏庸官员的妙联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4143
  • 文|曾昭安

      翻阅清朝末年的笔记杂记,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将官场丑人丑事“游街示众”的联语。这类联语,有抨击官员贪渎腐败的,有讽刺官员声色犬马的,有嘲骂官员昏庸无能不作为的,有讥笑官场颓风陋习的……读后无不给人以智慧的快意。

      清时满人端方拍马有术,为慈禧看好,迭加升迁,光绪三十年(1904)出任两江总督。此人贪墨成性,民间传他曾鲸吞赈灾款200余万两白银。他又有收藏之好,缙绅家有古籍书画、金石彝器,总设法搜罗之。其人常以赃款买书、买画以附庸风雅,又在藩署旁开了一个古玩铺,铺中所列都是他家存物,各物价格,一一标明。有热衷买官的,早上从铺中不惜重金买来献给他,晚上便挂牌得官。对此,有人撰一联曰:

      卖差卖缺卖厘金,端人不若是也;

      买书买画买古董,方子何其多乎?

      这副对联,将“端方”两字巧妙地嵌入其中,讽刺端方的贪得无厌和厚颜无耻。

      光绪朝,湖北有个以保举起家的名叫朱惠之的官员,千方百计攀援上时任八省膏捐(所谓膏捐,即鸦片税收)大臣的柯逢时,谋得一个湖北膏捐委员的美差。朱某得到这个差事后,为聚集更多钱财,借筹措军饷之名,在膏捐之外巧立名目,增设商铺门面税及烟酒糖各税,以此向上司邀功,又借机中饱私囊,湖北百姓深受其害。朱死后,有人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门面有税,膏捐有税,烟酒糖有税,画策无遗,求也可使治赋;

      左右曰贤,国人曰贤,诸大夫曰贤,盖棺论定,今之所谓良臣。

      “求也可使治赋”一语,改《论语·雍也》句而成,原文的“求”指的是孔子弟子冉求,联中借指朱氏;“今之所谓良臣”出于《孟子·告子下》,原文为“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联语说的是,朱氏为讨好上司,也求取一己之富,聚敛百姓之财,想尽所有办法,虽然得到了朝廷和官员们的好评,有良臣之称,但对百姓来说,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贼”。

      清朝同治年间有个县官叫柳儒卿,此人十分贪婪,搜刮民脂民膏,人们背地里叫他“柳剥皮”。他胸无点墨、不学无术,却又好附庸风雅,假充斯文。这一年,县里大制灯谜,柳县令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了。可他不会猜,更不会制,于是就请人代他作一个谜。那人代他制了这样一副谜联: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掼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柳剥皮不知其中奥秘,叫人贴了出去。人们很快猜出谜底,个个捧腹大笑。原来,“非正人”是“亻”,“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是“需”(需与雷字形相似,“面”少三横为“而”),上联合而为“儒”字;“掼开私卯”,即将“卯”分在两边,“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为“艮”,下联合而为“卿”字。这样,上下联所猜字为“儒卿”,正是“柳剥皮”的名字。

      清朝末年,多琪鲁在湖北浠水任县令八年,贪赃枉法,巧取豪夺,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恨之入骨。可多琪鲁非但不好好反省自己,反而自我标榜清廉。一年除夕,他竟恬不知耻在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奉君命来守是邦,两度牒飞,只求对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其民共安此土,八年鸿爪,最难忘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当晚有人悄悄将此联改动了十几个字,勾画出一个贪官的丑恶嘴脸:

      奉君命来虐是邦,两度蝗飞,哪管你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胥吏共刮此土,八年狼藉,只剩得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本文标题:清末那些讽刺贪腐昏庸官员的妙联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732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