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讽刺联中见智慧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30082
  • 文 | 解维汉

      讽刺联是古今常见的对联种类。或直抒胸臆,当头棒喝;或旁敲侧击,冷嘲热讽;或隐喻暗示,语中带刺;或故作正经,反话正说。旗帜鲜明揭老底,嬉笑怒骂皆成联。嘲讽对象不外乎人和事,揭露其丑恶行径,暴露其肮脏灵魂,一副副入木三分的讽刺联,可令人捧腹喷饭,畅快淋漓。

      明朝有个伍文定,文武双全,做过兵部尚书,为人正直。一天,他同一位知府微服出行,走到一处宅院围墙外,见一个红衣少女站在梯子上靠墙头看风景。知府见了漂亮姑娘,看得眼睛发直,姑娘赶紧缩回了身子。知府摇头晃脑吟出半联:

      墙内桃花,露出一枝难入手;

      伍文定听了便应对半联挖苦他:

      园中梅子,不消几个便酸牙。

      知府听出了弦外之音,神色很尴尬。

      明神宗年间,潮州人罗锡上京赶考,高中状元。皇帝恩准他游御花园,却被一个老太监拦住。太监见他穿着棉衣,手中拿着一把羽扇,就出一联加以揶揄:

      小书生,穿冬衣,执夏扇,一本春秋曾读否?

      罗锡见老太监不仅对自己评头品足,甚至怀疑自己连孔子编的《春秋》也没有读过,心里很生气,马上回敬了一个下联:

      老太监,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

      对句中的“东西”二字,一下就击中了太监的软肋,老太监听出来了,无地自容,也无可奈何。此联将春夏秋冬四季和东西南北四方嵌入,堪称绝妙,末句如梭标直刺咽喉,甚是了得。

      清代纪晓岚住所附近一所寺庙有位法师,知道纪晓岚学问非常人可比,便请纪晓岚题写一副楹联,俟后刻在楹柱上。

      纪晓岚不假推辞,提笔写道:

      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

      炉寒火尽,须将意马牢拴。

      方丈大喜,遂派人装裱悬挂于僧堂之中。不久,乾隆帝过此寺,见了纪昀的题字,手指其头,哈哈大笑扬长而去。方丈顿悟,顿时便羞红了脸。原来上联谜底是“秃”,下联谜底是“驴”。

      清代,广东东莞县有个才子王应遇,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其父亲却是个有见识的人,省吃俭用供着王应遇上私塾。王家穷,一些亲朋好友遇到时都绕道走,生怕会向他们借钱。后来王应遇一榜得中进士,返回故里祭祖时,过去一向冷落的门庭突然热闹起来,当地名流纷纷登门祝贺。适逢家乡唱大戏,豪绅纷纷巴结,请王应遇题对联。王即乘兴挥就一联:

      昔日未登台,世上几人曾识我;今朝初报鼓,场中哪个不抬头。

      写毕,那些名流、豪绅、亲戚朋友个个羞愧地低下了头。此联语意双关,今昔对比,入木三分地针砭了世间人情的炎凉,在场的人纷纷拍手称快。

      民国时四川内江人刘师亮以谐稿、诗作、戏剧、对联等文艺形式,于喜怒笑骂之中,抨击四川军阀及其黑暗统治,伸张正义。后以“蜀中幽默大师”之誉闻名于世。1930年,四川军阀邓锡侯、田颂尧等广搜民财,设立造币厂。因材料不足,造币厂搜尽破铜,又打铜佛、铜物的主意。当时成都春熙路有座孙中山先生铜像,刘师亮便在像座上贴了一联:

      两眼瞪着天,准备今天淋暴雨;双手捏把汗,谨防他日化铜元。

      民国八年时他针对四川军阀杨森的残酷统治,撰一联讽之:

      是龙是凤,是跳蚤是乌龟,睁开眼睛长期看;吹风吹雨,吹自由吹平等,捂着耳朵少去听。

      联句尖刻锋利,睁眼与捂耳形象生动,幽默中带辛辣。

      讽刺联虽然犀利泼辣,痛快淋漓,但最好只用于针砭时弊,批评坏人坏事与丑恶现象,不可用错了地方,朋友之间、同行之间、同事之间最好免用。用得不是地方,会激化矛盾,伤害感情,导致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这个分寸感是应该悉心把握的。

      本文标题:讽刺联中见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7589.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