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文化体验:提升高校外语教育之人文教育功能的研究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211
  • 周 迎

      文化体验:提升高校外语教育之人文教育功能的研究

      周 迎

      语言教学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本文旨在重新审视前人的文化教学模式和文化导入这一概念,提出文化体验,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将语言知识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素质,提升外语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实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教学 文化体验 人文教育功能

    一、前言

    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既具有工具性,更具有人文性。外语教育应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只有培养学生具有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育发展的需要,符合信息时代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文献综述

    在英美两国,就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探讨,学者们提出了文化学习的不同模式:Hanvey的跨文化意识层面,Hoopes的跨文化学习过程,Brown的涵化阶段,Bennet的跨文化感知。这些模式共有的局限在于,没有提及在文化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者明确的学习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差,同时这些模式忽略了文化教学过程中语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文化导入只强调了教师的任务为导入,未能体现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三、理论基础

    (1)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在整体教学法理论基础之上,整体语言教学理论进一步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强调语言与文化教学的密不可分:学生作为文化的一员理应是知识的创造者;改变以往分离语言技能的做法,转而追求所学语言的完整性,同时关注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对语言的掌握要建立在运用的基础之上而并非仅仅模仿,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学生可以在其中用语言做事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2)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的四个参数即可能性(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可行性(某些语言是否能够付诸实施)、适合性(话语在特定情境中是否得体)和有效性(话语是否已经付诸实施),文化教学应关注和强调在课堂中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有助于以交际为目的而是用语言,从而自然地习得异文化。

      (3)为学习者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理论。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关教学的新的隐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环境的创设是知识构建的重要因素,强调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认为有效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建构和迁移,能够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四、文化体验:提升高校外语教育之人文教育功能

    基于上述讨论,本文提出文化体验这一模式来提升外语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发现、了解、对比、领悟和使用中学习语言和文化,体验文化,内化语言能力,实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体验是Moran(2004)提出的文化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他认为,文化定义应该是“文化体验——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碰撞”。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有意识地体验与所学语言相关的文化。

      本文特别引用Kolb(1984)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循环,认为文化教学应运用这一方式。具体而言,学生通过文化体验拓展文化认知;通过体验式学习循环的四个阶段使文化内涵与整体学习过程相连接;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不断发展文化行为规则,获得文化信息,形成文化理解意识,最终构建个人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一模式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视作一个整体,四个要素即语言学习、语言意识、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视角互相关联并且互相支撑。将语言作为一个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学习的方法能够加强以技能为中心的语言学习,同时使语言教学与使用对比法的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跨文化的体验使得学生了解看待感知世界的不同观点,而这种跨文化视角反过来又能促进语言学习、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这一模式基于以下基础:文化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而且有目的的过程;教学环境影响文化学习;师生关系影响文化学习。基于此,这一模式的具体操作应为:在体验式学习循环的不同阶段学习文化的不同层面;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或构建不同的文化学习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既是示范者和教练,又是引导者和合作探讨研究者。

    五、模式实践成功要素

    (1)制定具体的文化教学大纲。目前,有意识的较为全面的文化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要使文化教学形成体系并逐步走向系统性,有必要制定一个教学大纲,也就是在现有教学大纲中增添文化项目表。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已达成的共识是共核性和共时性。另一方面,由于课时较少的限制,也必须遵循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2)实施综合文化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实用综合文化教学法。在有意识地有目的的介绍文化知识时同时还要努力创造语言和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当中自主的体验异文化,既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又重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3)对外语教师进行跨文化培训。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现代外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之高,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有具备很好的母语和外语文化的修养,以及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要建立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外语教师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培训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外语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标题:文化体验:提升高校外语教育之人文教育功能的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848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