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
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现状及提升策略
张玉梅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将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大学生 红色文化 认同感
一、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保持较为一致的态度,大部分都表示红色文化属于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存在的表面性、盲目性和短暂性问题,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贯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对红色文化认同的表面性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存在表面性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并非基于对历史背景以及历史事件过程了解的基础上,红色人物并没有从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对其爱国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爱国主义精神自然也并未因此成为大学生个人人格的一部分[1]。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仅仅只是体现在表面上,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很少将红色人物和爱国英雄作为榜样,我们承认红色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影响,但是影响深度和影响的全面性明显不足。(二)对红色文化认同的盲目性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甄别性不强以及盲目跟风等。许多学生在选择参观目标时,往往更加倾向于知名度较高、游览价值较高的景点,然而很多具有爱国主义价值的景点其本身所具备的知名度并不高。很多大学生在红色景点的选择上,没有提前的规划,更多的是倾向于呼声较高的景点,导致许多红色旅游景点空闲,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三)对红色文化认同的短暂性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的持久性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应该具有持续性,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深刻地铭记于心。然而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可能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由于周围其它朋友的影响,或者一些特定的社会事件的影响,突然之间爱国热情高涨,主动地了解爱国知识,参观红色文化景点,其爱国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空前地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随着这些事件的影响逐渐减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又会下降到之前的程度,认为自己在当时太过冲动。二、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提升策略
从总体上来看,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从具体来看,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存在着表面型、盲目性和短暂性,这扬中制约了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对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策略,希望能够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培育大学生多元文化观和核心价值观
当前,红色文化并未被深刻理解和接受,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当代网络的发展,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观念以及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甚至是妄自菲薄。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体现在不同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竞争。红色文化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红色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将自身的价值观传递给大学生,提高主流精神、品质的主导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而并非单一地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手段向大学生灌输红色文化,需要将决定的权利归还给大学生自己。(二)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
文化想要具有生命力,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常态,必须得到大众的认同。文化的群众路线,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同样的,红色文化的传播也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2]。要将传播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精神荣誉以及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文化工作进行激励,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积极地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播。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充分借助网络传播信息的优势,通过微博、微信、门户网站等途径,将红色文化传播给大学生。另外,需要将大众文化传播中的成熟技巧以及大家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充分利用起来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比如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能够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进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进行广泛地传播,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内涵。(三)加强红色文化课堂教育
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高校应该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努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尤其是尽可能将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这样能够更好地贴合学生实际,从而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和感知到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另外,为了引导大学生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高校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在有形与无形之间,将红色文化信息彰显出来,通过常态的实践活动,实现主流价值观的内化。三、结语
红色文化是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重要资源,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其认同感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加强校园红色文化教育,使大学生更好地认同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王国宁.“中国梦”与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J].法制与社会,2015(22):224~225.
[2]周艳红.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4):44~47.
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