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天涯旅人
文章内容页

英国馆、意大利馆印象 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游记之三

  • 作者: 沧海泛轻舟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0-08-25
  • 热度111925
  • 第二天

         8月2日清晨,7点我们一行人走向世博6号门。门票是先托人买好的,通票,日场160元。

         围栏外已经密密麻麻的坐满了观光客,我们立刻打的转向后滩入口8-1,欧洲区。

         后滩今天也围聚着不少人,但是比起6号门来,人还是少了许多。我们还是排了队。看样子有不少人打着跟我们同样的主意。谁叫信息是公开的呢?火热的太阳8点钟已经晒得人身上发疼了,今天又是高温。出行时尽管都抹了防晒霜,可后背现在已经湿透了。

         旅行团一个接一个涌来,场外等待的时候,地图和扇子分批发下来了。团队和散客队在场外分道而行,左边4个通道供个人通行,而右边4个通道供团队通行。放行时,却一律从左轮到右,一茬茬放入安检口处等候。9点准时安检。

        计划是:先抢德国馆,而后俄罗斯馆、法国馆。

        然而,过安检后,意外的是:我们拿到了中国馆10:30的预约票。

         进园后一阵猛跑,她大姨去打水,我们则抢位。等我们急冲到英国馆旁边时,一眼就看见了前边的德国馆,先进场的团队已在等候棚内排得密密麻麻。立时脑子就发怵,见旁边的英国馆还没什么人,我们立刻改变计划:改抢英国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没一会,身后就立刻被人流挤满了,令人惊讶的是还真有英国人拖家带口的,来中国看他们国家的场馆。跟其他中国人一样,在人流中等候、排队、绕弯,一样的流淌着臭汗。

    英国馆

         第一批看英国馆

         英国馆的种子构想很有意思。建筑外形构造很奇特。每一类密封在有机玻璃里的种子都通过一根光纤与外界连接。室内没什么采光,全靠伸到馆外的光纤采来自然光为室内提供照明。所以从场外看去,英国馆就象一个银灰色的、毛茸茸的刺猬,憨憨的,棉棉的,没有棱角,四方内凹。

         入馆,一眼就可以望穿全部,铺天盖地、密密麻麻排列的,全部是密封的种子,中间用弧形玻璃栏杆隔开的也是种子。奇异的是,下面的种子也是透亮的。这就是光纤的好处。可馆内实在没什么更值得细看的,种子也没有标识。除了葵花籽、西瓜子、玉米子外,一律不认得。设计师的本意是要参观者在馆内静静的体味一下大自然的味道的。可来者多半是匆匆的过客,满世界的一阵猛拍后,就急匆匆的赶往下一个场馆。

         听说,晚上英国馆的光纤变幻很美妙,但已经无暇看了。

         英国馆,一个设计精巧,但无人叫好的精品场馆。

    意大利馆

         5分钟排队,看意大利馆。

         意大利馆,建筑设计宏大,别致。

         手工业制作精美的皮革制品、意大利的建筑绝对称得上是艺术精品。门口的大群壁龛浮雕,很象古老的罗马的一个缩影,但那是十七世纪的杰作。现代的意大利,展示的除了一个解剖的发动机很值得细看外,再没什么东西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听说还有来昂拉多的真迹在馆内展出,但离奇的是场内并没什么人在解说。整个展馆好象一口大杂烩的锅,把一国的精华都倒进锅里翻煮,却没有一个善尝百味的美食家的精品细道!非常可惜。

     

        时钟指向10:10,该去中国馆了。


      本文标题:英国馆、意大利馆印象 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游记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94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