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0679
  • ■郭禹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积极心理的概念是在20世纪末由前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赛里格曼提出,作为一个新颖的心理学研究课题,一经提出便引起相关心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积极心理学的提出对于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探讨,希望能为相关教育研究者提供有效思路。

    一、科学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其教育工作的整体流程以及教育目标进行明确,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规划,提高其教育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对于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积极心理学是对其教育理念进行创新的有效手段,能够帮助广大学生在正确的认知观念下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面对和解决。科学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在以下两个大方面入手:第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对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前,应该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并依据这一目标来有针对的展开教育工作。通过教育者对当前大学生心理的充分分析和了解,对心理教育目标做到及时的调整和完善,从而确保教育工作措施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第二,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反馈,合理调整教育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该依据积极心理学的基础来构建新型主客体的教育关系。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途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与生活。通过将实际生活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正确的对待生活、培养健康的社会认知能力。在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时,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帮助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更好的体会和构建自己的心理系统。例如:在对大学生展开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政治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核心,弘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帮助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安逸生活的大学生体会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学生抗压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三、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因为其相对广泛的群体受益性被关注。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适当的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来进行配合教育。积极心理学的创设过程中应该以幸福、趣味性、创造性、轻松性、感恩、自尊、自爱等一系列积极的主题作为中心思想,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积极健康的心态理念。通过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辅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高和成长,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够秉持正确的观念。利用积极心理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极大的激发出学生的自我认知潜力,对于学生自信的建立以及完美人格的养成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只有帮助学生不断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挖掘自己,才能持续不断的为成长增加动力,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孔子曾经说过:“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句话主要是指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想要取得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是极为关键的。文化环境对于人的思想以及信念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必要的重视。一个相对良好、健康的教育氛围可以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培养、锻炼、塑造”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教育氛围的营造,更加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出来。在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氛围的过程中,可以从建设校园文化入手。例如: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或者利用健康教育讲座、交流会的方式来进一步宣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从而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认知,一起抵制落后、腐朽、庸俗的文化。依据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开展一系列喜闻乐见、大学生容易参与接受的校园活动。借助校园广播站、校园论坛或者校园报刊等校园宣传平台进行辅助教学,达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宗利,刘宗顺,孙东梅.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研究[J].考试周刊,2017(96):182~183.

      [2]李志勇,李艳玲,徐瑞环.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19(03):51~54.

      本文标题: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4001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