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冬梅 蔡成琛 陈光东/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社区康复,或称基层康复,是指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民政人员、卫生人员、社团、志愿者、残疾者本人及其家属参加的社区康复系统,在社区进行残疾普查、预防和康复工作,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者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它是“为残疾人康复、机会均等、减少贫困和融入社会的一种社区发展战略”,需要患者、家庭、政府及多部门的共同协作。
2016年《“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方案的实施后,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得以更加积极有效的开展。《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残疾人康复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多层次康复保障制度,普遍满足城乡残疾人的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0%以上。而在主要措施中要求完善多层次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实施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实名制培训。建设中国康复大学。开展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提升残疾人康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将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将社区医疗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及指导方针中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们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同年,云南省发改委发布的《“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州(市)重点(中心)医院和县级中心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完善健康服务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在此基础上云南省政府编制的《云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明确要求: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无障碍设施.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着力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强儿童医疗、妇幼保健、慢病管理、康复医疗、护理事业等薄弱领域建设;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指导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等。由此看来康复医疗服务越来越受重视,根据个人实践研究,就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社区康复发展策略提出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