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彬彬/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生活世界是人与外界发生关系的客观载体,是极其鲜活并富有生命意义的。现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及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新内涵、新模式、新要求时曾特别提到“教育的生活和生活的教育”,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1]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生活世界,成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成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进行实践转向,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在诉求,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成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路径。
一、成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困境
成人高校,有别于普通高校,它是通过全国成人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利用函授、业余、脱产等多种形式对其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国家承认学历,考生在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后,各省、自治区统一组织录取。成人高校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职工医学院、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普通高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一)成人高校学生特点
成人高校的学生对象比较复杂,既有在职员工、普通高考落榜学生、中专职高毕业生,也有一些社会青年,他们的社会经历和学习目的各不相同,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同时,成人高校的办学类型和办学形式也较普通高校多样,这就给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非常严峻的挑战。(1)成人高校的非全日制学生。这一类学生主要指业余和函授的学生,一般已经参加工作,希望利用业余时间再次接受教育,提升学历。他们的求学动机各不相同,有些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生存需要的,有些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还有些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交需要的。因为已经成人,他们的价值观念基本稳定,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他们更关注学习与实际生活间的关系,希望能获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同时,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因为集中学习时间较短,同学间的接触时间比较少,合作学习和共同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少,个体之间独立性比较强。
(2)成人高校的全日制学生。与成人业余、函授学生不同,成人高校全日制学生年龄与普通高校学生基本相仿,大部分为普通高中或职高、技校、中专的应届毕业生,社会阅历不足,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同的是,这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较差,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很明确的定位。有较大比例学生的理想比较模糊或肤浅,甚至是没有明确的理想,有一定自卑感,容易产生悲观或自暴自弃的情绪,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急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提高,由不成熟向成熟进行转变。
(二)成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1、成人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不够。尽管随着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全面铺开,目前成人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以往重视了很多,但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范围育人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对非全日制学生而言,不少人认为他们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太短,大部分时间在工作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不应该由学校来承担,而且,成人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然成形,没有必要再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了。
2、成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素质欠佳。
目前,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并没有对成人高校大学生与思政工作者的师生比做出规定,这就使得实际情况中,师生比失调比较厉害。对于成人高校的非全日制学生来说,一个班主任或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数量巨大,且管理事项众多,选课、通知上课考试、布置作业、毕业审核等等事宜,根本没时间关注学生其他事宜。对于成人高校的全日制学生来说,尽管部分成人高校能够按照教育部针对普通高校设置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配比,配备全日制学生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但与普通高校相比,这支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战斗能力还是偏弱。不少班主任和辅导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专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业务水平不高,明显不能满足成人全日制学生更复杂的学生特性带来的更高标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从而导致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的滞后、行动的缓慢和成果的低效。
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尽管成人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成效已有所呈现,“思政课程”也正向“课程思政”积极转变,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矛盾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教师希望通过教育,学生能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共同理想中,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中,完善个人的理想信念。而学生更多的是希望得到方法和力量,他们想要的不是道德判断,而是解决自己道德困境的方法。两者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