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利丽/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
众所周知,高校的大学生读者数量较多,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读者需要面临较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这也加剧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充分发挥图书馆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治愈功能,依托于丰富的图书资源,有助于实现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培养大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基于此,探究对大学生读者实施图书馆阅读疗法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读者的心理健康现状
现阶段,我国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就业市场趋于饱和,大学生群体面临着较高的就业压力,极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四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表示正面临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会感觉到来自就业、人际交往和感情等方面的压力,仅有少数大学生表示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这一调查结果也引起了广大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旦大学生罹患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加剧校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还会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基于这一层面来说,为了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实施图书馆阅读疗法显得十分必要[1]。二、采用图书馆阅读疗法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阅览室建设
构建功能齐全的阅览室,有助于为解决大学生读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良好的平台,是促进大学生读者情绪放松的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应注重营造安静、舒适的阅览室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阅览室内设置心理专题的书架,安放电视和电脑,为学生观看心理类影片提供方便。同时,应明确阅览室的主题,在不同的阅览室内播放不同类别的音乐,以轻柔舒缓类型的音乐为主,实现对大学生读者情操的陶冶,促使大学生读者的心灵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充分放松。此外,应加强对大学生读者隐私的保护,消除大学生读者的疑惑和顾虑,对管理员敞开心扉,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2]。例如,某心理治疗师在图书馆内部设置了“心灵驿站”、“树洞”和“书疗小屋”等主题的阅览室,在“心灵驿站”中,安排一名心理专员对某一名著进行解读,在“树洞”中设置匿名信箱,大学生读者可以毫无顾忌的抒发自己的心理感受,在“书疗小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明确自身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寻解决对策。
(二)构建科学的图书体系
做好图书的合理选择工作是增强阅读疗法效力的基础和前提。心理治疗师应将大学生读者的心理问题类型、严重程度作为根本参考依据,为其安排不同的书目,实施开放性阅读方法,为读者的阅读过程提供指导,确保能够“对症下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过程中,应尽量以心理学经典书目以及中外名著为主,在引导大学生把握图书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促使大学生能够产生移情效应,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放松。例如,某心理治疗师在图书馆内引入了《简爱》、《傲慢与偏见》等书目,为大学生读者处理感情问题提供了指导,同时,引入《美好人生》、《遇见未知的自己》等书目,增强了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此外,通过引入《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书目,引导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