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新加坡双语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295


  •   上海杉达学院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流、贸易往来与合作必然增多,普通的外语专业毕业人士并不能满足各专业领域的需求。因此,我国急需一批外语过关且精通专业外语的人才。教育部相继出台的多个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正在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积极探索和开展双语课程的教学。

      从理论上来说,以英语作为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授课语言,一方面可以传授英语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学到专业知识,并且很大程度上与国际教育相接轨。但是就具体实施而言,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我国双语教学起步比较晚,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但并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探索适合应用于我国高校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极其重要。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面积小,缺乏自然资源,曾是马来西亚政府的遗弃之地。但它却成为东南亚国家中少有的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并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这与新加坡政府适时推出的双语教育政策是分不开的。早在1946年,新加坡政府在其颁布的“十年教育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发展双语教学的构想。但后来由于受到马来族及华族人士的强烈反对,未能全面实施。1956年,新加坡政府在其发布的《教育政策白皮书》中强调将公平对待各族语言,并再次将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上日程。该政策规定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实施双语教学。不同学校统一课程标准,并且逐步建立双语学校。这标志着新加坡双语教学政策的形成。由于政府实施公平对待各族语言的策略,有利于民族和谐,此次双语教学的推进变得较为顺利。1965年新加坡宣布独立,在其还需要面对一连串内忧外患的恶劣的条件下,在周边国家纷纷选用母语作为工作语言时,政府仍然强硬地推出了以“英语为本”的双语教学政策。即各类学校(华人学校、马来人学校以及印度人学校)必须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同时,原本的英语学校则需要把汉语、马来语或泰米尔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一年后,政府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英语和母语。1979年,新加坡开始实施“新教育体制”,分流教学体制的引进,使得新加坡的教学得到了新发展。1987年,新加坡政府又做出了所有学校在保证英语为首要教学语言的基础上,学生可以保留学习自己母语的权利的规定。至此,新加坡基本建立了以英语为媒介语,母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制度。

      由于英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新加坡双语教育的实施,一方面为外资引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接轨的优秀技术人才及熟练工人。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新加坡不仅能与西方的顶尖大学合作办学,培养一批又一批掌握先进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精英。身处新加坡,无论何种肤色的人,都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客观来说,新加坡或者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推行双语教学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多种族文化和谐与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这与我国发展双语教学的目的并不一致。但新加坡双语教育体制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分流教学

    分流教学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分流体制。新加坡的分流教学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完成的。学校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能力对他们进行分流。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修读不同难易程度的课程。学生根据其自身的考试成绩及其他相关能力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初中阶段大致分三个层次,最顶级层次的学生接受难度最高的课程,之后也会接受全英文考核,考核通过后,可报读初级学院。中等层次的学生接受难度适中的课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若中等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升的话,可以通过补修一年课程的形式转入顶层梯队,若通过考核也可顺利进入初级学院。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进入工艺教育学院学习。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实正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教学理念。

      现在,我国很多高校在大学英语或其他纯语言类的教学中,常会以A、B班的形式将学生分流教学。但涉及到专业课程,往往急于求成,不管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甚至是全英文教学。这就导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英语能力没有提高,连专业基础知识都无法掌握扎实。因此,笔者认为在实施双语教学时,需要借鉴新加坡经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英语能力及专业技能最强的学生进入A班学习,教师在该班授课时可增大英语比重,若可以的话,可推行全英文教学。英语能力及专业技能中等的学生进入B班学习,教师在该班授课时中英文的比重基本持平。若B班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机会进入A班学习。此外,英语能力及专业技能相对较差的学生进入C班学习,教师可以在该班进行中文授课或者尽可能增大中文授课的比重。

    二、师资培养

    双语教学的成败,离不开优秀的教师。虽然可以重金聘请国外著名大学教授前来授课,但他们也无法展开双语教学。能够接受全英文的授课形式并真正受益的学生人数在短期内仍然相当有限。因此,培养高校自己的优秀双语教师在双语教学的推进中至关重要。新加坡采取改善教师工资待遇的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加入教师行列。据了解新加坡教师的待遇水平相当之高,仅次于国防军。此外,新加坡政府也在国家教育部分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培训机构,为展开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还有很多机会到世界名牌大学进修。正是新加坡政府在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保证了其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的建立和稳定发展。在国内,虽然学校对双语教师的授课有一定程度的奖励,但各高校奖励的幅度并不高,无法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目前,高校也在以各种形式将教师送出国深造及培养。但一方面,能进入顶尖学府深造的概率太小。另一方面,回国后真正可以投入到双语教学的教师比例并不多。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师的福利待遇不仅是学校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政府应该重视的。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将设置相对统一的奖励标准以及考核制度提上日程。此外,如何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参与培训也急需改革。

      综上所述,如何进一步发展双语教学,如何使学生真正受益,分流教学以及尽快培养达标的师资是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探讨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如何革新教学组织方式才有意义。

      本文标题:新加坡双语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4794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