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彦波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学院;2.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
一、案例简介
卓玛是某高校艺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三的95后藏族女孩,来自一个低保家庭,家庭子女多、收入低且母亲患病,学费主要依靠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俭学解决,学习努力但成绩中游。临近毕业,卓玛想进一家高薪知名广告传媒公司来改变命运,为此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来制作简历、购买服装、应聘公司,半年内应聘12次未果,应聘公司不是认为该学生专业能力不能胜任技术岗就是认为学生过于内向,或是让卓玛签约前缴纳3000-5000元违约保证金,卓玛情绪十分低落导致神经衰弱、寝食难安,开始自怨自艾,学校组织的几场大型招聘会都没有参加。二、案例本质
心理建设;就业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焦虑;就业压力;贫困帮扶;少数民族;教育教学培养模式改革。三、关键点
关键点是考察辅导员应对与处理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异常以及如何帮扶高校贫困生就业。四、解决思路与实施办法
(一) 精神慰藉、情绪疏导、积极访谈
了解卓玛情绪低下后主动约谈,从学生的角度倾听当事者讲述事情缘由,交谈中始终将体谅与尊重放在首位,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与积极关注,建立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关系,体会卓玛的真实情绪与想法,让卓玛能够感受到老师的诚心和对自己学业、就业、情绪上面的关怀,建立师生信任关系,约好下次约谈时间和地点,为卓玛同学制定三个月为周期的心理建设计划,增强其自信心、修复心理创伤。(二)充分调研了解贫困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
结合卓玛家庭环境、性格特点进行充分访谈调研,得出贫困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学生来自贫困家庭,部分社会人群还存在偏见,同时社会、学校无处不在关注和同情会带给卓玛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压力;由于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少,尤其是藏族,学生交流或者知心朋友不多,以致自身内向不够活跃,另外勤工俭学或者临时工花费时间过多导致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企业实习经历不够;学生过高就业期望与当今社会严峻就业形势存在矛盾,知名公司高薪报酬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存在矛盾,如果想要高质量就业就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专接本、专转本、考研、培训、考取证书),由于贫困生经济基础薄弱则需要付出比其他学生数倍的努力,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三)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思想修复耐心疏导
美国心理学家赛马丁·里格曼创立的积极心理学倡导大家以积极心态解读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以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关注人的健康幸福[1]。积极心理学不仅可以修复个人的心理缺陷和损伤,也能发掘个人的潜能,在三个月的心理建设中,利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引导卓玛修复由家庭贫困与就业压力引起的心理焦虑:重新积极的认识自我,结合当今就业形势、学校优势和家庭环境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让卓玛正视社会现实,放低就业姿态,积极注重能力培养,敢于招聘与竞争;积极的情绪体验,通过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教育活动让卓玛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增强其体验到的积极情绪;积极的人际交往和应对挫折,开展主题班会营造和谐热情交往氛围,引导班级同学交流讨论沟通自己遇到的挫折与应对措施,让卓玛意识到逆境中存在机遇,缩短与周边同学心理距离,增强交往自信心和心理韧性,建立自信、重塑自我,形成健康的、积极上进的就业观。(四)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促进就业能力准备
学业成绩已经不能作为衡量学生个人素质的唯一标准,鉴于学生可能遇到的跨专业跨领域就业现象,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大学生更应该培养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岗位和领域并解决实际问题[2-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类有8种智力:①逻辑数理智力;②语言智力;③身体—动觉智力;④空间智力;⑤音乐智力;⑥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⑦自我内省的智力;⑧观察自然的智力[4]。卓玛成绩不算优异、性格偏内向,经过多次约谈,用真诚和爱心让卓玛的学业发展观卓玛同学具有认真、细致、耐心的品质,善于藏族舞蹈和民歌,音乐智力方面比较突出,向其推荐校企合作企业某赛车俱乐部有限公司策划助理,从事舞蹈团队排练和设计;鼓励和帮助卓玛到西藏地区事业单位基层就业,消除后顾之忧。(五)增强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制定就业帮扶计划
根据学生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大学各阶段教学计划,加强职业准备方面的学术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内外环境、进行准确职业定位;同时建立分层、分级就业引导体系,根据毕业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潜质分类引导就业,科学制定执行方案;做好制定针对贫困生(尤其是女生、文科生、来自乡镇的贫困生)相应的就业帮扶计划工作,建立贫困生就业信息线上平台(QQ、飞信、微信、91job)和以专场招聘会、宣讲会、就业技能培训等为形式的线下平台,给予提供更多精准的实践机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等推送,让学生其明确自我定位。了解到卓玛母亲患有癌症,学校团委、学工、工会组织教师、社会爱心人士、学生为卓玛母亲进行捐款,解决卓玛家庭隐患,通过学院构建的就业信息平台,一段时间后卓玛增强了就业信心,神经衰弱和就业焦虑有效缓解,半年后顺利毕业并还清生源地贷款,进入学院老师推荐的一家心仪单位。(六)做好心理建设,长期跟踪,做好反馈
学校心理咨询室及学院心理辅导员在后续工作中对卓玛同学开展心理疏导是后续工作的重点,同时开展心理测评兼顾心理疏导,做好心理建设工作。长期的关注与跟踪有助于心理异常学生自我反省更正自身缺点,在人格完善的同时更好适应生活和面对就业压力时采取积极心理状态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五、经验与启示
(一)建立心理异常学生库,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期间是学生心理和人格形成重要时期,自卑、孤僻、焦虑、交流困难、自私等人格缺陷容易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和正常生活。从新生入学进行心理普查、定期约谈,从而建立心理异常学生数据库,方便日后追踪与关爱帮扶。大学阶段,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人格完善、自我认识、自我成才、应对挫折等理论可以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心理状态面对挫折,增强心理韧性。多元智力理论为教育者开阔了思路:(1)过去人们所讲的智力,主要是指科技、学术性智力,而把社会性智力基本排除在外,多元智力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更好地培养各种人才;(2)多元智力理论有利于教师全面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学院加强心理社团建设,利用心理社团渗透到年级、班级,宣传和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辩论会、心理团课、心理小课堂;邀请班主任、辅导员、心理辅导老师开展主题团辅活动,扩大学生覆盖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