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青山工业技工学校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担负着培养走向一线的各种高素质的初级、中级、高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重要任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大力扶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传统的中职教育机制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新时代如何创新中职教育机制,促进中职教育成为中职教育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仅在此对中职教育的创新机制和新时代的发展做简要讨论。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一)招生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的招生问题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阻力。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社会长期风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宁愿孩子上个差点的普高也不想让孩子去上职高,学生为了面子也不愿去职高学校上学,导致中职教育的生源数量逐年下降。至于招到的学生,大多是刚刚初中毕业或初中都没有上完的学生,他们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且身心都还处于正在发育阶段,其自我管理能力、理解能力都还不太成熟,如何正确管理上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上也是中职教育的一大难题。(二)就业难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和经济发展的变革导致社会上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职教育重专项技术的实践学习而轻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再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轻视,学生正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三)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时代的发展使得国家需要更多专项技术人才,人们定向思维的改变和思想的开阔使得更多有理想有抱负但是基础文化知识薄弱的学生走向中职教育。而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加快,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项教育人才辈出,经济发展的变革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中职教育的毕业生已不能满足我国大多数企业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新时代中职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创新中职教育机制成为促进中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二、如何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建国以来虽一直大力发展工商业,但我国的工业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专业性转化的阶段,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类型,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都迫切要求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来促进从业。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对中职教育的认识,消除对中职教育的轻视,突出中职教育的地位。(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对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中职教育体制机制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机制的创新,明确自身的定位,加强教学与生产实践水平、专项技术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建立校企合作、厂校合作等教育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实训和校外实习锻炼,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加强职业资格确认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初级、中级、高级专项技术人才,深入推进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三)加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过去我国处于急速发展时期,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更快、更多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而今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逐渐趋向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因此职业教育也正面临着改革发展的阵痛,从过去的技工人员“流水生产厂”转向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加强对教育质量的把控,提高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水平,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四)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和模式
加强与国外国内先进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优秀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经验,提高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创新科技发展的适应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校厂合作机制改革,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进东西部合作办学、城乡合作办学,联合招生,一方面促进东西部、城乡学生受教育机会均等,另一方面促进东西部、城乡推进全民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发展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是中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工学结合是中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厂校合作”、“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主要创新模式。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正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学习和借鉴先进教育经验和教学模式对我国中职教育今后的发展和改革具有的重要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