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勤/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基础部
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大学生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必须负起相应的责任。高校的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只有不断提倡高校文明校园建设,践行文明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为高校大学生创造更好的成才环境,让他们能够在校园文明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高校文明校园创建的内容
(一)将文化育人作为文明校园的精神支撑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在大学生的成才道路上素有“精神堡垒”的作用,在大学这些年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精神一直是为大学生传授探索深奥科学知识以及为民族振兴做出贡献的支柱。在大学文化的建设中,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最基础的理念和中心思想,也是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被社会认可的、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教化、勉励和约束作用的一种评价标准。大学文明都是在大学文化的发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大学生行为方式,作为新时期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大学生一定要肩负起创建人类文明的职责,在文明校园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二)将党风建设作为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
党的作风建设是和领导干部的作风相互连接的,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否优良是党风的重要体现,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加强党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的谈话中提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一项长期任务,解决作风问题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把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文明校园建设与高校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是相通的,高校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完善工作职责,确定正确的工作方向,才能推动文明校园建设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将教风学风建设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主渠道
高校的教学和学风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称,这种精神风貌对高校整体的学术氛围有直接的影响,能够决定高校大学生培养的综合素质的高低,高校的教风和学风建设能够为高校塑造优秀的整体育人环境,只有高校的教风和学风都优秀,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师生的精神风貌至关重要,教学活动中的精神风貌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质量,而优秀的教风和学风一旦形成就能够让教职工产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从而可以有效的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
(四)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文明校园建设的有效载体
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而随着高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很多高校的校园面积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一些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和食堂等都在不断的扩建和翻新,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环境。文明的校园环境能够促进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品质,而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就要考虑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在对校园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校园的功能布局、风格搭配和文化定位等。同时要多用一些绿色植物美化校园环境,景观布置要科学合理,尤其是要布置一些有高校特色的花卉或者绿植,校园的空间规划要合理,要让大学生在高校校园各处都能看到优美的风景,同时还不能妨碍大学生的出行。在校园建筑风格上也要具有文化特色,同时兼具文化氛围,比如福建厦门大学就以其优美的校园环境闻名全国,在这样的校园中学习和生活能够真正让大学生感受到校园文明的力量。
二、高校文明校园的创建机制
高校文明校园的创建机制就是指在文明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对其建设要素起作用的结构、功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这些关系之前互相影响的运作方式。文明校园的创建机制是能够对校园文化起到引领和制约作用的,而且和高校师生以及高校活动相关的准则和制度。它决定了校园文明建设的各项影响因素。文明校园的创建机制首先要有一定的创建标准,然后才是根据标准来具体实施创建的过程,创建完毕以后通过一定的评价体制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最后根据反馈的结果去修改文明校园创建和实施的方式,经过修改、评价、再修改的过程,最终让文明校园建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监督管理,完善领导班子工作机制
高校的领导干部作风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学校的风气,因此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作用对文明校园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的文明校园必须有好的制度设计作为引领,而高校设立的一些制度对于强化和监督领导班子的作风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高校的一些重点环节要严格的监督检查,比如校园建设经费、科研经费等项目,严格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同时要制定学校领导的定期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标准,强化高校领导的干部作用,高校领导也要加强自律,强化自身的工作作风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表率,带领高校师生共同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二)增强法律意识,强化公平公正的校级运行机制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校园文化就是他们的法律启蒙手段,文明校园建设必须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精英培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高校如果不积极的加以引导,很容易都让大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想。因此建设文明校园首先要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大法律的宣传教育,努力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文明校园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三)提升师生素质,践行思想道德的约束机制
文明校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高校师生的素质,高校师生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让校园文明素质得到了提升,每一位高校大学生都能够在文明校园中感受到良好的氛围,也能够自觉的为文明校园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高校师生作为高校的一份子,必须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品质,通过学习来不断的充实自己,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实践能力、塑造完善人格和树立意志品格等多方面来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够客观的自我认知。高校的校园文明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加强宣传教育,让高校师生对道德规范产生强烈的认同感,领悟道德素质的提升对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四)开拓创新,优化思想政治的教育机制
高校文明校园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作用,高校要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开拓新局面。注重教育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通过文化育人的方式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制度,弘扬批判的精神,同时也要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教育手段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媒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给学生创造和传播正能量以及积极健康的思想理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文明校园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结语
高校文明校园建设是大学精心创造的让广大师生能够实现其使命价值和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积极探索高校文明校园创建的内容,落实文明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对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的创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