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976
  • ■胡 静/内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实、教学方式单一等,制约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难以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育人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意义

    (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高校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承担着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尚未完全成熟,面对一些现实问题,难以正确处理,如权利和义务、个人与集体等等。而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则可以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帮助高校学生做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法律是人们行为的规范,每个人都会与法律产生关系,那么社会成员就需要对法律知识进行一定的掌握。而法律专题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涵盖了社会治安法、婚姻法、劳动法等一系列与人们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法律法规。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充分了解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二、现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虽然近些年来,在课程改革日趋深入的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经过了较大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有诸多的问题存在。第一,大部分高校将大班制的教学方式运用过来,这样虽然能够节约教学资源,但是过多的授课人数下,难以高效管理学生,增加了师生交流难度,教师无法有效跟踪和指导学生,进而降低了课程教学效果。第二,教学方式比较呆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具有十分庞大的内容体系,为了追赶教学进度,部分教师将强制式灌输方式运用过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乐趣,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但难以有效应用到实践当中,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制约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功能的发挥。第三,没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没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导致课程的假、大、空特点比较明显,无法有效改变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行为。

    (二)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在现实生活问题解决中熟练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但就目前来讲,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第一,部分高校虽然对基础课教学十分重视,但没有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没有对实践教学的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合理制定,影响到实践教学效果。第二,实践教学形式化比较严重。部分高校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主要是组织一些专家开展一些报告、会议等活动,形式化比较严重,实践教学的效果得不到发挥。第三,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目前,高校基础课程教师大部分拥有较高的学历,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难以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指导。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大力改革与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为了促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就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大力改革与完善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促使大学生的认同度、认可度得到提升,进而产生课程学习的兴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同时又紧密联系着现实生活实际,涵盖了较多的内容,在有限的学时下,为了促使预期教学目标得到实现,需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第一,重视教学内容的“实”。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直观、事实充分重视,不能够讲一些假话、大话等。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观念比较现实,大话、空话难以对其产生有效的教育作用。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剖析这些社会案例,解释学生遇到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学生认可教材知识,全面提升教学成效。第二,重视教学内容的“新”。时代处于不断发展当中,社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么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及时革新,以便促使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吸引力得到增强。任课教师要紧密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将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等引入进来,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第三,重视教学内容的“精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有限的学时下,教学压力较大。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准确把握,向学生们传授一些思考、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帮助学生能够利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通过精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课程的重点知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深入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全面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对课程教学模式大力创新。传统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氛围比较沉闷,进而降低了课程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运用过来,以便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例如在学习“思想修养”方面的内容时,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观、道德修养等知识原理。如果教师依然对这些原理、概念等知识按部就班的间接,学生们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课程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价值取向、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由学生小组结合,通过专题研究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还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相关原理知识。再如,学习“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时,学生们能够非常轻松的认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起来却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现实,将一些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等引入进来,组织班级同学围绕着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将个人的看法和意见和发表出来,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还能够在自身日常行为中实践和内化。

    (三)深入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充分发挥本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不断的改进和提升。只有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思想特点所符合,方可以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将启发式教学运用过来。本种教学方法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要求教师对学生给予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对问题独立思考,对知识独立探索,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其次,深入开展参与式教学。本种教学方法充分凸显了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协调、参与和促进,将教师教、学生学的主体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师生互动能够得到显著增强,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可以得到顺利完成。总之,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互相配合,以便将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四)充分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促使大学生能够对社会现象科学观察和分析,达到教育教学效果深化的目标。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对课内实践教学充分重视,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下去,促使学生们的认知得到巩固深化。例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主题演讲、课堂辩论等都是常用的课内实践形式,具有较大的作用。其次要对课外实践教学充分重视。课外实践教学有效延伸了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对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和验证,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现实生活问题解决能力。结合实践地点的差异,又可以从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两个方面来划分课外实践。如学习竞赛、演讲比赛等都属于校内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则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安排,引导学生在社会上进行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总之,要想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成效,离不开实践教学的支撑。高校教师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践环节,统筹规划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提升现实生活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养是如今社会人才必须要具备的素质,那么就需要结合现阶段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优化、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育人功能,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标题: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4919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