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著名摄影家沙飞对摄影的贡献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191
  • 一、沙飞摄影作品

    沙飞在参加革命前,对摄影的本质已经有了较为清晰和正确的理解,1936年12月1日,在广州举办了一个“沙飞个人摄影展览会”,他写了一篇《写在展出之前》的文章说:“我学习摄影还未满五年,……无论环境怎样恶劣,终不能磨灭我的意愿。因为我觉得摄影是暴露现实的一种最有力的武器,我总想利用它来做描写现实诸像的工具。”“现实世界中,多数人正给疯狂的侵略主义者所淫杀、践踏、奴役!这个不合理的社会,是人类最大的耻辱。而艺术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人类去理解自己,改造社会,恢复自由。因此,从事艺术工作者——尤其是摄影的人,就不应该再自囚于玻璃棚里,自我陶醉,而必须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去寻找现实的体裁。”当时是9.18事件已发生近6年,中华民族伟大的全面抗战即将爆发之时,中国的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腥风血雨般的考验。沙飞的这个展览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他在展览中的一组作品:“国防前线的南澳岛”更普遍引起人们对日本侵略的关注。据当时的会刊记载,沙飞当时正打算拍一套“中国四万万同胞往哪里去?”的大型系列作品。

      1937年,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著名摄影家沙飞到达山西太原,在太原担任了“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沙飞的主要活动便集中在晋察冀边区,并在1937年10月加入八路军,在华北抗日前线晋察冀开始了他12年的摄影生涯。

      在众多的新闻摄影机构中,发稿最多、影响较大的是东北新闻影片社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下属的国际新闻摄影社(简称国际社)以及1937年后由沙飞所领导的晋察冀军区的摄影机构和《晋察冀画报》。

      1944年沙飞与画报社的编辑们组织出版《晋察冀画报》增刊第二期,报道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众多妇女英雄模范,以及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妇女们参加更重体育活动的照片,这些照片既是艺术摄影,更是新闻摄影,具有广泛的肯定性和良好的宣传效果,表达了广大军民革命乐观主义情绪,对晋察冀边区和谐稳定的生活也是一种极好的宣传。

      他奔跑在战地和战士中,所拍摄的照片多是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主题。正是鉴于摄影的重要作用,聂荣臻才决定在晋察冀军区创建新闻摄影科。同一时期,为了充分发挥八路军新闻摄影的战斗作用,沙飞提出创办《晋察冀画报》,反映革命战争的现实生活。一种新的画报诞生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它是我军创办的第一份革命摄影画报。从此,摄影成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沙飞在晋察冀十余年的摄影创作,创作出来成千幅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成为晋察冀摄影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的摄影史上也有很高地位。

    二、沙飞对摄影理论的贡献

    沙飞带着这些理论观点参加革命后,革命根据地的现实生活和他参加在其中的摄影工作,摄影创作实践,使他原有的摄影理论观点有了新的飞跃和质的变化,逐步形成对革命根据地摄影的一般性认识和革命根据地的美学观点。

      首先,沙飞发展了对摄影本质的理解,对革命根据地摄影特质做了科学的解释。“摄影是一种造型艺术,但又是科学的产物。”因而,摄影能最忠实的反映现实,能最迅速的反映现实,是一种负有报道新闻职责的重大政治任务宣传工具,一种锐利的斗争武器。摄影忠实并迅速反映现实,是由摄影的本身所具有特质决定的(包括物质、艺术两方面)。

      其次,摄影在革命根据地有着特定的目的:“我们为了增强抗战力量,为了使这种有力的宣传工具起到它一共有的作用—把我军区(晋察冀军区)军政民各界在华北开展游击战争,坚持持久抗战,坚持统一战线,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民主政治等英勇斗争情形,把日寇的一切残暴与阴谋以及敌伪军厌战反战事实,反映出来,并广泛的传达到全国和全世界去”,使全国抗战同胞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相信中国抗战是有光明的前途,和更清楚的认识到日寇的残暴和阴谋。沙飞对根据地摄影宗旨的认识,决定于我党我军在一定历史时期上网总路线和总任务,“为了要增强抗战的力量”,是革命根据地摄影在抗日战争时的重要任务。

      第三,根据地广大摄影者,为运用摄影这门造型艺术和科学的产物达到目的,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加强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也包括摄影艺术上的设备。沙飞认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认识和新闻记者收集材料的方法,就不能把握现实,不能顺利的进行工作,不能完成重大的政治任务。”而摄影工作者除了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认识和新闻记者收集材料的方法外,还需要有艺术修养和科学知识,没有艺术修养,则一张照片的画面必然会平淡无力和缺乏美而不易使人感动。没有科学的知识,即使拍得了一张很好的照片,亦会因为冲洗、印晒、放大等必经手续中某些缺陷而失去了成功的保证。这里,沙飞提出来革命根据地摄影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政治认识、新闻记者收集材料的方法,艺术修养、摄影科学知识。沙飞说明了四个条件各自在摄影中所具备的意义和内容,基本理顺了四个条件间的相互关系。沙飞提出的四个条件,是对根据地摄影队伍建设的重大贡献,在根据地摄影理论上对摄影主体内涵的构成做出了较为系统、科学的回答。从这四个条件还可刊出,沙飞已经初步建立了他对根据地摄影美学观点,即作为根据地摄影工作者所创作出的摄影作品来讲,应具有政治性、新闻性、艺术性和科学性。这概括了他对根据地摄影美学的理解。

      第四,作为对革命根据地摄影美学认识的范畴,沙飞最为强调摄影作品的现实性和真实性,把现实性和真实性视作摄影作品的生命。沙飞对摄影本质的理解以最忠实的反映现实、能给人们最真实的感觉和最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使他在根据地摄影实践中始终坚持作品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在1947年1月晋察冀画报社召开的摄影经验交流会上,沙飞以具体事例对摄影作品的现实性、真实性谈出来深刻的体验。1939年沙飞参加阜平保卫战时,在一个连队摄影采访,他把随身携带的一套表扬战斗英雄杀敌立功的照片在战前进行展览,战士们看后斗志昂扬,群情激愤,在战斗中打了胜仗。胜利当然不单是摄影工作促成的,但照片确实是鼓舞士气,争取胜利的一个因素。摄影作品的现实性和真实性,是摄影工作获得巨大整治宣传作用的关键。1945年春,我军光复灵丘,沙飞赶至前线采访,但到达时战斗已经结束,有人提议布置补拍,沙飞没有这样做,而是拍摄了我军战后开庆祝大会,号召当地民众开展大生产和改善生活等场面。沙飞认为,我们摄影工作者必须保证摄影作品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当拍摄时机错过时,应积极寻找,敏锐观察,抓住新的拍摄时机,这样甚至可能更好的完成任务,而布置补拍,却只能导致摄影采访的失败。沙飞对革命根据地摄影现实性、真实性的认识,已触及内中的实质,并不是停留在表面做呆板的恪守。

      第五,在根据地摄影工作上,沙飞有丰富的经验,他虽然没有对革命根据地摄影工作做过系统全面的理论总结,但还是表明了他对根据地摄影本质工作的深刻认识。沙飞在吴印咸所著的《摄影常识》(1939)的序里认为,摄影“这种有力而宣传工具”在革命根据地里要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应把“所有的摄影员动员起来”,“把所有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同志们联系起来,以便共同负担时代所给予我们新闻摄影工作者的重大任务”,“我们知道,没有组织与计划,就不会发生多大力量的。”这里,沙飞充分肯定了根据地摄影工作的集体性质,表明根据地摄影工作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不是个人的随意集合而能承担的事业。这样,革命根据地摄影工作,就自然成为党与军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政治宣传的一部分,是为中华民族取得最后胜利、中国人民取得最后解放的集体的艺术事业。

      此外,沙飞还在纠正根据地摄影理论上一些模糊的和错误认识、根据地摄影出版事业方面有过不少论述,沙飞在革命根据地摄影理论建设上的贡献与他在根据地摄影工作,根据地摄影创作实践上的贡献一起,奠定了中国革命根据地摄影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毋庸置疑,沙飞是个传奇式人物,他本来可以安于自己优越丰裕的生活。美丽的妻子,聪明的孩子,都是他骄傲的资本。但是天才和平常人的区别,就在于他内心永远涌动着难以泯灭的波涛,他知道自己的渴望,也知道自己的才华,如果没有地方可以释放,那么庸常的人生对他来说没有意义。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那样,沙飞在漫长的岁月里,独自承担了岁月中难以忍受的孤独。

      他痴迷与摄影,专研摄影的艺术和价值。第一个提出来摄影武器论,正如布勒松之于世界纪实摄影一样,沙飞的名字,也几乎事中国新闻摄影的代名词,尽管这一名字曾被历史尘封了四十余载。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战地记者,沙飞用自己数以千计的作品,树起了中国摄影史的一座丰碑。

      本文标题:著名摄影家沙飞对摄影的贡献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5042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