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真懿/湖南省总工会干部学校
一、前言
工会干部学校是培育高素质工会干部的摇篮,也是决定工会事业兴旺、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一直以来,对于工会干部学校的建设,国家都持高度重视态度。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工会干部,成为新时代工会工作的组织保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群团干部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了构建综合素质过硬的工会干部队伍,需要进一步突出培训的公益性、职业性。二、我国工会干部队伍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的深入下,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人阶级内部矛盾加剧,给工会工作带来了新挑战。目前,我国的基层工会组织超过了280 万,工会会员达到3 亿,农民工会员已达1.4亿。其中,仅有少数配备了人员编制,多数工会干部都属于兼职工会干部,根据上海市的数据显示,有83%的工会干部属于兼职干部,综合来看,我国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呈现出几个特征:(一)职业定位不够清晰
工会干部,在一方面属于企业雇员,另一方面又要代表职工利益,他们在经济上,与企业唇齿相依,身份尴尬,在代表职工谈判时,地位不对等,底气也明显不足。(二)职业化进程缓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所有权”、“管理权”之间慢慢分离,职业经理人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在企业的发展上,发挥着极大作用,而工会干部职业化进程发展缓慢,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在维护职工权益上的作用。(三)干部素质有待提升
在经济结构的变化下,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工会干部,也提出了新要求,但是由于现有的干部队伍行政化趋势明显,缺乏服务意识与忧患意识,离新时期的工会工作要求,还存在差距。三、工会干部学校打造公益性职业培训精品的路径
(一)修正战略布局
为了打造公益性职业培训精品,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化,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中,都非常重视工会干部的职业培训,将其作为国家的中长期战略任务,纳入相关部门统筹规划中。在这一方面,我国也有必要借鉴其做法,强化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让工会干部培训变得常态化,完善相关立法,让“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为国家公共事业的一个组成,并由相关部门提供专门的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整合“工会干部学校”、“企业培训中心”与“社会民办培训机构”,在师资队伍建设、干部培训补贴、培训场地支持上,予以资金和政策扶持。(二)完善服务平台
工会干部学校应当努力维护工会干部接受培训、教育的权利,完善现有的服务平台,打造教育培训基地,办好“职业培训班”、“职业学校”,发展“周末学校”、“民工学校”,健全工会职工培训网络,定期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组织多元化的奖学、促学活动,提高工作干部的综合能力与服务水平,使之掌握必备技能,提高工会干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生存力,构建以中级工会干部为主体、高级工会干部为骨干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三)保障干部权利
工会干部学校还要落实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考核和监督,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评估体系上进行改革,不能因企业的改革而放松工会干部培训,也不能将降低工会干部培训开支作为降低企业成本的渠道,应让培训变得常态化。并构建出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培训、考核机制,构建公益化培训政策,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工会干部的新要求,使其能够全心全意为职工谋福利。(四)完善职业培训
1、促进规范化建设在传统的培训课程上,存在随意性,缺乏科学的培训管理制度,指导教材、培训规范也不够全面,在培训上,更加重视内容,忽视了培训考核与跟踪评价。对此,宜构建标准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培训整体化水平。
2、丰富培训项目
为了解决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的问题,在培训内容上,要基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着手,针对性为工会干部提供岗位技能培训,既要花时间、花精力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工会干部队伍,还要结合国家的行业振兴规划来为普通群众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并围绕国家颁布的“家政服务员项目”、“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来组织实用化的技能培训,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以“安全生产”、“权益维护”、“道德法制”为主的公共培训,突出培训的普惠性。
3、拓展培训对象
工会干部学校需要根据相关部门就业重点、就业形势转化来扩大培训范围,在为困难职工家庭成员、下岗再就业职工等弱势群体提供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将失地农民、城市农民工、城市富余劳动力、应届毕业生纳入其中。并确保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对象的要求设置专业、合理的课程。
4、创新培训方式
要走精品路径,就要突破传统封闭式培训模式,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联合办学、委培、相关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开展职业培训,遵循“以培训促就业”原则,突出工会干部培训的品牌,推行定向培训、特色培训,根据企业需求来组织订单式培训模式,实现“培训”、“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通过各类创新化的培训方式,切实改变工会干部落后的思想观念,从以往的“要我参与”转化为“我要参与”,将参与培训的过程转化为增强本领、完善自我、提升素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