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驰
远近会通 古今交融
——简析刘向权主编《滦河文化研究文集》
劲驰
带着一种急切、好奇之心伏案品读,最近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以刘向权为主编的《滦河文化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犹如步入美丽画境,使人打开心扉,心灵震撼,百感交集,收获颇多。《文集》是一部接地气、扬人气、彰文气、显大气的长篇巨著;是奉献给冀东人民的一道丰盛文化大餐;是唐山文坛标新立意的一项庞大系统工程;是一张弘扬滦河文化,张扬滦河人精神与风采的靓丽名片;是一道充满诗情画意,灵动、迷人的风景线;是一部人才近悦远来,馥香代代相传的精品力作;是唐山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又一个文化坐标。
在这部创意新颖别致,布局科学合理,令人耳目一新的长卷中,不仅有千古滦河的追踪考证,也有从远古走来的民族文化与文明;不仅有润泽心田的农牧文化,也有工业,呔商发展的脉络及其艰辛与坎坷的足迹;不仅有源远流长的边塞文化,也有地域乡土民风民情;不仅有神奇的宗教文化,也有令人称奇的皇家园林、陵寝;不仅有滦河文化之根的庠序文化,也有令人着迷,古韵悠悠的京东三枝花的韵雅和绚丽多彩的滦河文苑;不仅有难以抹掉的红色记忆,也有让人终生难忘的地震文化。总之,在以刘向权为首的滦河文化精英们,自2004年5月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始终以一颗执着,投入、包容、高远、创新之心,树立打造文化精品之志,积极营造一种“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文理念和环境,极大地激发会员们的理论研讨和创作热情,而且连年精品叠出,名作连连,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同时也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和赞誉。
翻阅这部充满梦幻般的《文集》,好似推开一扇心灵之窗,一般春风迎面而来,使人暖意融融,心情舒畅,心潮起伏跌宕。从中感悟到从远古流淌至今的母亲河,血染的河,英雄的河的伟大,从中窥视到清澈、甘冽、无染的滦河生态美景圣境,触摸到润泽两岸人民心田的滦河水的脉动,像流动的风景线映入读者眼帘。在刘向权会长热情指导,真诚关注下,在各位同仁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下,一部出自于大手笔的六卷本,多达9618千字,远近会通,古今交融的长篇力作呈现在世人面前。把滦河文化研究成果奉献给读者,把滦河文化精神和力量传递给读者,把作品内容的广度、深度、力度、温度辐射给读者。此举,一定会潜移默化地起到聚梦同行,引领未来的“磁场”效应和“引力波”的辐射作用。在这里我以一名忠实读者和热心滦河文化撰稿人的名誉,向投身于滦河文化事业,呕心沥血地在筑梦征程中砥砺前行并留下坚实足迹印痕的滦河文化研究的师长致敬;向一直以来,讲滦河故事,抒滦河情怀的各位同仁致敬。这正是:“文山字海藏古秀,学术精品筑高台。情注笔端播洒爱,滦水欢歌赞英才。岚环翠绕远尘嚣,辛勤耕耘乐逍遥。德艺双馨千秋业,书香传世笑未来。”
阅览《文集》可以从中发现具有明显特点的四个价值。
一是文史价值
滦河文化研究会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滦河文化作为专题学术研究的民间团体,应该说,多年以来一直坚守凝聚会员意志,不负历史担当,在滦河水系上大做文章,为地域两个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尽了微薄之力,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毋庸置疑,有目共睹的。读经典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不知滦河渊源,并不懂得水之珍贵的人,就很难品尝到滦河水的甘甜和珍贵。中华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而千年古河——滦河孕育的灿烂文化一直熏陶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滦河人。滦河人创造的滦河文化也衍生了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文明长廊,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农牧文化。全长800多公里的滦河水润泽良田,哺育人民,留下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尽染的精神与力量。挖掘、研究、整理、追忆、传承的历史重任就落在当代人的身上,而滦河文化研究会做到了“历史、客观、公正、科学、礼敬”以多出精品为己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史资料。这种责任与担当的品格和家国情怀让人折服、敬佩。这部《文集》称其为传世杰作也不为过,因为具有不可多得的文史价值。是兢兢业业的滦河文化人,才使滦河文化的精神力量没有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滦河文化一定会给后人引发诸多思绪和感叹,当然更多的是对先人的感谢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