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辉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广州 510642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党员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的特殊群体,在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做好毕业生党建,将毕业生党员的特点和优势运用到就业管理工作中,是新形势下高校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 毕业生党员就业工作的SWOT分析
SWOT理论,又称SWOT分析法。该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制定企业发展和分析对手情况,是竞争情报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毕业生党员的就业工作进行分析,对探索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与就业管理工作联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1.1 优势因素(S)
1.1.1 毕业生党员素质较高,为单位所欢迎高校学生党员人数在全校学生中的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入党程序通常是经过多方的考察,故学生党员在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以及各种能力等多方面具备一定的示范作用。雇主非常了解学生入党程序,出于对毕业生党员的信任,和往年本单位招聘党员的认可,从而更愿意招聘学生党员。
1.1.2 人才竞争激烈,单位节约招聘成本
用人单位为节约招聘成本,提高招聘要求,设立高门槛,以便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筛选出优秀的人才供己所用。
1.1.3 毕业生党员的先进性与学生特质,易帮助非党员学生就业
党员毕业生往往是高校毕业生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利用自身的资源,帮助班级其他未就业的学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由于毕业生党员的学生身份的特质,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帮助更有针对性、更为有效。
1.2 弱势因素(W)
1.2.1 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入党动机不纯正受到单位招聘要求的影响,相应地,部分毕业生存在将党员身份作为增加自己应聘成功率的筹码,在应聘时,只顾考虑自身利益,与自身坚定的信仰、人民服务等初心相脱离。
1.2.2 毕业生党员忙于就业,忽略自身的榜样作用
毕业生在大四往往忙于投简历、找工作,往往奉献精神有所松懈,失去一些原来的热情,一些毕业生党员往往忘记初心、忘记党员肩负的义务和责任,没有起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2.3 高校忽视对毕业生党员的继续教育
在大四,毕业生党员忙于参加实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招聘会等活动,这使得学生分散,学校很难继续教育毕业生党员,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忽视。一方面,常规的党员教育内容已经不能引起毕业生的关注和兴趣,另一方面,从毕业生党员的就业角度来看,学校也没能积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1.3 机会因素(O)
1.3.1 毕业生就业具有潜在市场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财政投入重点转向农业、农村、公共服务、民生和生态领域等方面,这些均可以形成就业强大的动力。同时,由于国内发展并不平衡,中西部发展也处于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国家政策积极号召高校学生到西部去锻炼自己,在农村基层去实现自我价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农村工作,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不仅促进了他们的成长,也培养了基层的骨干人才,同时拓宽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1.3.2 高校党组织在高校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校党组织在学校中的重要位置,决定了在和谐校园的构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必然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毕业生党员这一优秀群体,发挥自身优势,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结合的模式,成为高校课题研究的热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3.3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毕业生党员提供了新途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的主要使用者,也是信息搜集和信息传播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跨越了空间的限制,为毕业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高校党建工作,针对毕业生特点,建立就业信息库,包括毕业生个人信息、考察情况、思想动态、帮扶对象、就业现状、就业意向等基本信息,方便学校直接推荐合适人选至用人单位,也为高校就业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