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磊 太原市育英中学校 030009
各个学段的教育要重视培育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培养其和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等等,核心素养是深化现有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未来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古诗词是我国多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和文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从“意境到精华”的古诗词教学,让学生们树立家国情怀
要想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精华,必须先感受其创设的意境。要想真正感受到作者创造的美妙情境,就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剖析在作者生存的年代下的忧国忧民和隐居山水田园的复杂情怀,不过,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怎样让学生们感受到这样的情感呢?诗的意象是在抓关键词的基础上把握整体氛围的,只有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才能更好的把握情感。例如,在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时,其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学罢此诗,学生们也油然而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树立家国情怀的同时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二、感悟描绘景物的艺术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
我国的古诗词对景物的描写比较凝练,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简单而又不简单的描绘了沙漠的壮丽景观。古诗词的旋律优美,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初中生们要从中感受对景物描绘的艺术,在脑海里想象诗人描绘的壮丽景观,这可以让初中生们感受到诗人的开阔胸怀,自己也随之培养开阔的心境。诗人们总爱用“秋天”表达萧瑟落寞的景象,例如《十五夜望月》中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当然也有刘禹锡在《秋词》中所描绘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放之情,让学生们感受到四季的景色,感悟诗人对景物的描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初中生们的思维发展和提升
在初中的教学模式中,虽然数学物理和化学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课程,但古诗词教学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们思维的重要方式。在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用独特的视角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拓宽学生们的思维。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表达的是离别之感,诗人则从对友人的鼓励和支持中表达离别祝福,体现了真正浓厚的友谊,读者也有醍醐灌顶之感。而在《天净沙秋思》中,整首诗描绘的枯藤、老树、昏鸦、流水人家是从多个角度体现诗人的孤独落寞,进一步延伸成对家乡的思念,刻画了真切的孤独之感。通过这样的对比式教学,学生们发现对一种情感的表达有不同的角度,而最终达到的效果都是相似的,学生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