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箐 三峡大学 艺术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0
一、 学习声乐的理论基础
(一)了解发声的生理基础
学习者正确的站姿是他们在学习声乐唱歌的重要基础,这个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唱歌时会对歌唱过程中的呼吸和对音乐的理解造成坏的影响.在演唱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目视前方,不能将头过度的往上扬,要挺胸抬头,不能弯腰驼背,要身体站稳,不能不停的扭来扭去等等.在唱歌的过程当中,学习者要将两脚和两腿留出与自身肩膀相同的宽度,要自然的挺胸抬头,眼睛要注视自身的前方,眼睛不能看斜上方也不能看斜下方,站立应与腿稍微分开,分开的距离与肩宽基本相同.下巴稍微回收,保持头落在肩的正上方,不要过度前倾.重心不能左右偏移,始终在双脚之间肩要保持下沉向后稍微收回,自我意识锁骨向两端延伸,让胸腔打开.学习者学习了正确的演唱姿势,为演唱提供非常健康的身体基础.歌唱的发声器官的结构主要是由鼻腔、上颚、舌头、喉、声带、气管、食道、支气管、肺部构成的.气管上端喉部的第一部分是由会厌构成的,在我们唱歌和说话的时候,它会堵住食道的部分,然后只用气官.第二部分是甲状软骨,它的作用就是保持我们声带的位置,在它前后甚至上下稍微微微转动的时候,它就会牵扯我们的声带松或者紧,使我们的说话和唱歌的时候发出高声或者低音,甲状软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的肌肉横肌、竖肌、斜肌来共同控制我们声带的松或者紧.第三部分是我们的声带,它是分布在左右两片,颜色是白色的,在歌唱时主要是由这两片声带发声的.在声带的前面有较小的软骨,这也是协调我们发声的时候的松弛和紧缩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这个软骨在声带的前面左右两侧,男性的声带比较长,女性的声带比较短,所以女性的喉结就不明显,而男性的喉结则就比较明显.接下来是气管,气管一直往下通到我们的肺部,这就是发声器官的结构.
(二)歌唱中的音准和节奏
有一些人在唱歌时表现不出好的音高感,其实不是他的喉咙不好,只是因为他没有一个好的音乐感觉和精确的确定音调的能力.音乐素养在声乐学习中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习者的听力技巧,使他们能够辨别声乐和唱歌中的声调和音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部分学习者会尹高干较弱,唱歌时会出现音高问题.针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疑难重点,对于学习者音乐听觉的训练十分重要,唱歌的基础是聆听能力的培养,一个正确的音高概念是是良好的听觉形成的前提基础,音高或低的问题在唱歌过程中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学习者倾听音乐之前,教授者要让他们带着目的去聆听音乐,使学习者能够仔细的聆听.提出教师一般都会借助乐器如多媒体设施、钢琴等一些道具来提高学习者音高的听觉能力,使其的音准得到提高.在学习者听音之前,教授者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的倾听,这也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教授者应该从一个音开始听起,下一步可能是再逐渐的增加多个音或者小部分的旋律,学习者将构造一个良好的倾听能力和识别音调的能力.节奏是我们歌唱过程中旋律的灵魂,它可以影响和决定音乐作品的性格,不同的节奏通常有不同的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义.如果失去了节奏这个重要环节,音乐作品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而失去它存在的基本价值意义.学习者学习音乐知识的基本素质是节奏,它可以在实际的声乐作品过程当中被听到和分析.在 声乐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自觉引导和挖掘学习者的自身的感情和节拍. 学习者熟练把握了最根本的节奏模式和节奏特征,然后就可以增加难度,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内在感觉识别去分析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和节奏表达,从而可以使理论到节奏的过渡得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