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个较为抽象、思维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的生理特点其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学生刚步入课堂没有多久,特别是一年级的同学,还在适应课堂,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提问意识比较弱.同时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数学课堂上很容易因为其他的事物转移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老师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和数学思维.慢慢提高学生问自己、问同伴、问老师的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新授课的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难点,所以新授课的提问也就成为数学课堂中的重中之重.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课堂观察方式收集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提问中所要遵循的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对策.
一、新授课提问的过程
(一)新授课之前的提问
在新授课之前,教师一般都会进行复习所学的内容或者是导入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就像一个抓手,开始就要抓住同学们的兴趣点.不要再让孩子们对下课时的情景浮想联翩.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又不会脱离我们所学的新授课内容.例如2年级下册所学习的平均分这个概念时,教师引入了过两天去春游怎么分配食物的情景,教师问:"每个小组都是固定的食物,组内自己进行分配,你们想怎么分呢?"同学们都会积极参与说出自己的分法,教师以一个同学的分法为例:"如果同学1分得5个食物,其他的组员都是1个,那其他的同学会开心吗?"这时同学们就会齐声说:"不开心."教师就会适时的追问:"那应该怎么分每个同学都会开心呢?"生:"每个人都是一样多的食物."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平均分的概念了.教师在导入时问的问题都是和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他们当然会打起12分的精神来参与其中,学生的积极性很好的被调动起来.对知识点的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二)新授课的提问
在新授课是往往是重点难点的学习,这里往往也是学生最迷惑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思考性,一节课40分钟去掉作业课前的作业点评、导入以及巩固练习的时间,新授课的时间也就30分钟,30分钟内一般也就完成一个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师所有的提问都是围绕这个重点难点来进行设问的,所提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这一课,在导入小华和小雪春节期间套圈的活动后,提出问题:"你能在图片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如果教师只是问同学们:"你能从图片上发现什么?"一年级的小朋友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有很多人,我看到了小华和小雪都很开心......"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些话与我们所要学会的数学知识并没有关联,也不是教师预期所要达到的效果,既浪费了时间也给教师徒增了麻烦,所以说提问的明确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所提的问题也必须由易到难的过渡,层层递进.学生接受新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抛给他一个接受范围外的问题,只能造成课堂沉默现象.如果在较难知识点前铺垫几个他们已知的旧知,这个原本很难解决的问题也就没那么难接受了.例如也是解决问题这一课中,教师提出要用画图来解决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圈,但在画图时故意没有把小华和小雪的圆圈对齐,并反问学生:"老师画的好不好啊?"学生回答:"不好."教师追问:"哪里不好呀?我觉得挺好的"生答:"没有对齐."教师总结说:"也就是没有一一对应.""一一对应"这个词在后面的重难点中属于关键词,沈老师先点出这个关键词,也是为后面的重难点的理解做了铺垫,也遵循了层层递进的原则.在这段师生互动中,教师还采用了试错的办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喜欢给别人指出错误,特别是自己的老师,他们会有当小老师的成就感,注意力也就会特别的集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知识点的讲授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被窗外的鸟声吸引走,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时适时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在上课期间故意提高音量说:"有些小朋友啊,可能想妈妈做的饭菜了,脑子没有在课堂上,我现在要请这样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这时走神的学生会以为说的是自己,就会把自己的思绪拉回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