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 作者: 新生代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071
  • 王叶乔 蚌埠医学院 安徽蚌埠 233000

    一、前言

    (一)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制度,即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由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以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通过扎实有序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我国医疗改革进入新阶段,医疗服务发展模式正式开始转型.

    (二)选题背景

    近几年,中国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加,医患矛盾一触即发.患者经常因为对医生及其救治方式、后果的不满与不理解,投诉、殴打甚至杀害医务人员;而医生也因为遇到不理智甚至疯狂的患者而心惊胆战.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加重了医生和患者间岌岌可危的不信任感,使医院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形象不断下跌,还严重干扰到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使卫生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医务人员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解决医疗纠纷,另一方面更是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提出"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编写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如果新医改成功实施,整个医疗行业将会焕然一新,并且医患关系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因此,我们通过此次调查,不仅能够了解分级诊疗制度在基层的建设情况,还能给当前的制度建设提出一些有效的意见.

    (三)调查简介

    1.调查时间:2017年暑假期间.

      2.调查地区及概况: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县内医疗机构:两所二级甲等医院——县医院、中医院,一所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4所乡镇卫生院以及两所私立医院.

      3.调查对象:岳西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当地居民.

      4.调查方法:

      a.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充分考虑到岳西县位于大别山区,交通不便,网络不发达,为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我们选取了数个乡镇发放问卷调查表;

      b.实地走访: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也对当地居民以及医务人员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获得额外的有效的信息;

      c.资料查询:此外,我们还查阅了资料文献,有针对性地了解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相关政策以及建议,并对网络上的有关报道与信息进行了研究,用于参考与借鉴.

      5.调查分工:我们根据此次调查的课题并且考虑到交通的原因,将组员分为多个小组,分头进行调查,并将在后期对调查问卷表进行汇总、分析,以确保实践活动的完整进行.

    二、调查结果

    (一)居民对分级诊疗的了解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数据的分析整理,我们可以得到,调查的居民中只有36.11%的居民听说过分级诊疗制度,而剩下63.89%的人都仍未听说过分级诊疗.而在被问到自己生病时会选择什么样的医院时,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视病情而定和社区医院或者是乡镇医院;而当我们将其与居民对分级诊疗的了解程度放在一起综合分析后发现,听说过分级诊疗的居民中,选择小诊所的概率几乎达到100%!也就是说,分级诊疗一旦得到推进,患者奔往大医院的频率将会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大医院的资源紧张、居民看病难以及看病贵的问题都将得到非常好的解决.再看居民是否愿意向下级医院转诊的问题,从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在大医院就诊时病情得到稳定,超过50%的人都愿意转到基层医院.由此可见,推进分级诊疗不仅不会受到大的阻力,反而会赢得老百姓的支持.

    (二)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制度的看法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的医务人员对目前的分级诊疗改革持不确定态度,有人看好,也有人认为大医院实力太强,分流效果不大.分级诊疗制度在国际上作为比较先进的医疗服务制度,被认为是医改的重中之重,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它在我国真正做到落地生根比较困难,统一的认知则是,基层人才不足,服务能力弱,政府支持不够,以及病人对基层的医疗服务不信任等问题.

    三、分析与探讨

    通过调查研究的结果和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现阶段的分级诊疗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鲜少有人问津

    大医院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不断地扩大规模,引进先进的设备,吸引优秀的人才,并且凭借自己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小病都诊治,患者则会因此选择大医院,医院的两极分化从此开始.大医院继续大规模引进设备、增加床位,越来越多的患者前往大医院看病,越做越大,"虹吸"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卫生保健知识宣教不到位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水平也不均衡,因此地方政府采取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方式大不相同,再加上群众对卫生保健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导致大多数群众不能正确的认识疾病,一些基层医院能够解决的多发病、常见病也要到大医院就诊,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三)基层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足

    全国13亿人就有9亿在农村,农民的健康需要通过基层卫生工作去实现和保证.但是基层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质量也稍欠缺,原因是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大多为专科毕业;还有就是流动性快,农村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多数医务人员工作后就以县城为目标设法调到城区单位工作.最重要的是大医院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以及学术发展前景等都远远领先于基层医院,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基层人才,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医疗单位的人才短缺.

    (四)医保、新农合报销机制缺乏政策层面的引导

    各级医院报销比例虽然有一定差距,档次却还拉的不够大.如果同样一个阑尾炎手术病人在省级医院医疗费6000元左右,在卫生院医疗费1500元左右,而分级诊疗后规定阑尾炎手术在省级医院不报销,这样就可以引导患者去基层医院进行治疗.但是由于尚未形成可行的就诊和报销机制,因此在政策层面引导居民适应"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诊疗方式仍需时间.

    四、意见与建议

    (一)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功能定位

    三级医院主要负责危重病人和疑难杂症的救治;二级医院应主要为由三级医院转诊而来的恢复期患者以及病情稳定的患者提供服务;而县级医院及以下的基层医院则主要为当地群众诊治多发病、常见病和向上转诊重症患者,还有就是负责当地卫生保健知识的宣讲.

    (二)广泛宣传、开展卫生保健知识教育

    积极向群众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向他们宣传约百分之八十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并不需要去大医院救治,而在当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获得有效的保障.然后在政策方面改变群众选择就医的传统模式,从"患者选择医生"转换为每个患者选择就医时必须先从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始,再逐级向上转诊,当然急诊患者需另当别论.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就医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分级诊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三)加强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培养

    首先,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起点低、流动性快、进修培养机会缺乏,因此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规范化培训,规定低一级机构人员要到上一级机构进行为期1-3年的系统化培训.如此才能胜任分级诊疗工作,既保质又保量.第二就是需要增加全科医生的培养,如果每几个居民就配备一名全科医生(类似于家庭医生),那么将大大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进展.

    (四)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

    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的建立可以坚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还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医疗设备配备,这点很重要,因为没有基本医疗检查设备和良好的住院条件,不仅很难让患者认同,也会使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受到限制.再有就是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基层机构人员津贴,因基层机构留不住人才的原因除了条件差外,还有就是同比与上级机构工作待遇相差过大,因此大力提高基层机构人员津贴可以稳定医疗队伍,减少人才流失.

    (五)完善医保、新农合的报销制度

    要制定各级医院诊疗病种、双向转诊、报销制度等的标准,比如高一级的医院拒绝收治低一级医院能够解决的患者或是在进行简单处理后即向下转诊,又或者是针对越级诊治拒绝报销或提高报销门槛.通过完善报销制度,缓解基层医院"没病人",大医院"看病难、乱看病"的现状,并且使更多患者能真正的获益于基层.

      本文标题: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5162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