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奇 朱聪娴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1 引言
如今,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智能终端的便携性和可移动性等特点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获取资源,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追求,改变了用户的生活。身处智能信息化的时代,许多高校图书馆也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逐渐将二维码技术应用到读者服务中来。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也推动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2 需求分析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二维码在各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并通过收集各高校大学生对于图书馆中二维码技术的想法和建议,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对于该技术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为之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围绕上述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面向各个高校的本科生。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全面性和代表性,我们选择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且各个比例基本持平。我们主要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的发放以及数据的回收和整理分析。共收回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79份。在分析整理了问卷结果之后,我们发现,读者主要希望图书馆二维码技术可以实现以下功能:首先,扫描二维码后得出的信息与图书实际信息的匹配度(如图书位置、图书存量等)更高;其次,二维码可以储存更多的的图书相关信息(如各种图书的名称、基本简介、图书存量),以便于读者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冗繁的人工检索操作;同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近期会举办的讲座、读书沙龙等活动信息也可以存储在二维码内,方便读者及时地了解活动信息;此外,读者希望二维码技术可以实现自助借还、预约选座的功能。在此次调查中,仅有13.46%的高校图书馆实现了读者需求中的大多数二维码功能。但这部分高校对图书馆二维码技术的宣传力度并不大,大多数读者并不了解该技术如何使用,仅有10.56%的人会经常使用,51.11%的同学会偶尔使用,从不使用的人数比例达到了11.67%。在使用过程中,76%左右的同学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取图书馆各个部门内的主要业务、图书的相关信息及借阅情况等内容。少数同学会通过二维码获取图书馆的内部地图、进行身份验证以及借还图书。
未在图书馆中普及二维码技术的高校数量在此次调查中所占比例高达52.51%。这些高校虽已引进了二维码技术,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这些高校中,46.11%的人反应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图书实际位置与二维码查询所提示的位置不符合,33%的同学在使用扫描软件进行二维码扫描时出现了软件不兼容的问题,28.89%的同学反映图书馆未实现Wi—Fi覆盖,而二维码技术太耗流量。由此可见,多数高校图书馆并未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二维码技术仍需不断改进。
3 问题解决的策略
根据问卷调查所得结果的反馈,我们发现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应用中存在部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同学们的问卷回答并结合所查找的资料得出了些许解决策略:3.1 针对二维码在使用范围上不够普及的问题
被调查的所有样本中,仅有50%左右的高校图书馆中已应用了二维码技术,而在已应用此技术的高校中,仅有10.56%的学生经常使用二维码技术进行馆内活动。由此现状可知,无论是各大媒体平台还是学校与师生自身,对二维码技术的应用特点和优势的宣传都不够广泛。作为一项能够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技术,二维码若能合理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必将能在这些领域上大有作为,而这类技术若想要物尽其能,必然离不开人们对它的大力推广宣传及使用。加强对二维码技术优势所在的宣传、培养并提高公众认知度才是动员各个领域积极应用二维码技术进行活动的必然之基础。这样不仅可以使已经拥有二维码技术的高校的学生们把握好身边的优良技术资源,更能切到实处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方便他们的学习生活。3.2 针对在图书馆内无法成功扫描二维码的问题
根据回收问卷所得到的反馈显示,学生们在图书馆内无法成功扫描出馆内提供的二维码原因有二:(1)二维码软件不兼容
读者需要扫描识别图书馆给出的指定二维码才可以获取有关图书、座位以及位置信息,而不同手机厂商开发出的手机的自带二维码扫描软件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应用市场中所下载的二维码扫描软件也不尽相同,他们对使用者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不兼容,以致无法成功扫描出二维码。因此,指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实现二维码扫描软件的相互兼容势在必行。
(2)图书馆未实现Wi—Fi全覆盖
通过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在线下载文件或获得所需的相关数据都是损耗流量的,有时甚至是大量消耗流量,降低其经济性。另一种情况则是部分学校图书馆内网络信号不佳,学生无法使用自己的数据网络。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校园Wi—Fi的覆盖面积,这样学生才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方便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