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尔刚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1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起源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目录中将原有的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五个专业整合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该专业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根据规定,我国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信息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企业非常重视毕业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践与实习环节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因此,高校在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信管专业设置及实践教学现状
(一)专业要求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8年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提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包括专业课程和专业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应至少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其他与专业相关的信息与工程技术等知识领域内容。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从专业知识领域内容中选择设置不少于6门的专业主干课程,从而使学生对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新知识、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信管专业的具体要求为“对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新知识、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敏锐性,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等各种手段获取相关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能够掌握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支持组织管理决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供选择的课程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应用、信息资源管理、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系统、商务分析方法与工具、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与应用、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信息技术(IT)项目管理、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二)实际培养情况
各高校的信管专业虽然在专业设置上有个性化的差异,但在培养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相似的问题。1、专业定位模糊,培养方向混乱
鉴于信管专业是由五个专业综合形成的,其学科体系也就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不仅有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管理类的课程,也包括西方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经济类课程,还包括程序开发、数据库设计、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计算机类课程。这些不同的课程体系使得高校在信管专业的定位上十分模糊,无法将专业特点发挥。部分院校还没有明确结合自身院校特色,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信管专业教学方案,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毕业后的走向没有计划。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就业中会面临掌握内容“杂而不精”的尴尬处境,既无法胜任信息管理类工作,也无法满足经济管理类行业要求,更无法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信息技术行业竞争。
2、教学内容陈旧
信管专业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新专业,与信息网络息息相关。这就要求该专业的教学课程必须配套不断发展的信息网络环境,不能严格照搬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应在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体系框架下,不断融入现代网络技术的新内容,不然就会导致学生所学课程陈旧,在毕业后无法与企业的要求接轨,面临着既要工作又要学习新知识的多重压力。
3、实践教学单一
信管专业课程体系中要求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但这些环节往往都是“各自为政”,简单的完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学生仅仅按照指导书上的内容照搬照做,缺乏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大部分实践课时较短,实验设计单一,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在实践教学的整体综合性上有较大缺陷。其次,由于专业设置的模糊性,也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有效结合,不同院校的培养侧重点不同,理论与实验教学往往偏重于某一方面,造成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不强。
三、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信管专业设立的目的是培养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人才。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是我国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高峰时期,企业对“具有一定企业运营又懂计算机知识”的人才需求量很大,致使信管毕业生供不应求。在最近的十年间,企业信息化的人才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简单的自动化演化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阶段。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同样面临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互联网全方位的、深刻的改变了企业的各个环节,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过程监控、产品销售方式、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等,迫使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运营方式。
随着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趋于尾声、以大数据为依托的商业智能逐步成为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以培养建设、运营信息系统人才的高校信管专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亟需适应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了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思想、模式、方法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革,信管专业应重新定位人才培养计划,调整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设置主动适应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