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国 石鼓镇新华八一爱民小学 547113
六年级的小学生通常能够熟练掌握小学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来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引导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保持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逐渐将课堂的重心朝着学生偏移。
一、调整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自信
1.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首先应当调整自身的观念,改变固有形象,在课堂上增加自由提问时间,也可以利用课间同学生交流,通过交谈了解不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看法,了解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内容,做好相关的辅导材料,引导学生克服数学上的难题。2.教师需要放低自己,转变自己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职能与地位。
一改传统的教育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从情感上做到同学生平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将自己看做自己的朋友,教师以此起到指导榜样带头作用,令自己的学生发自内心地崇拜和爱戴自己的老师,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融入数学学习,真心喜欢数学。
3.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数学能力评价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标准。以往常用的阶段性测试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过于片面,不能仅仅以此来对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下结论。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思维处在发展阶段,逐渐具备多元化的思维,这种变化从数学上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偏科、偏知识点等情况,一些学生可能擅长计算,其他学生可能拥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教材改革的深入,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知识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只是数字辨识、加减法计算等内容,数学研究的领域更加广泛。正是在这样的数学教育形势之下,我们意识到有必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将情境教学应用到小学六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去,通过情景教学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六年级数学课程中的两个教学内容为例进行说明,分别是梯形面积计算和圆角分之间的换算,简要介绍情境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1.关于梯形面积计算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搬教材中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基本的计算模式。而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动手剪出两个面积相同的梯形图,随后向学生提问: “各位同学是否可以尝试使用这两个相同的梯形组合成其他图形呢?”通过动手,学生会得到更加直观的感受,辅以这种新型的提问形式,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继而发现通过图形的组合形成的是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图案。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考虑新得到图形同单个梯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对比相互之间的长宽高关系,最终得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类似于这样的情景化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除此之外也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新公式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2. 关于圆角分转换关系一课的教授过程中,如果仅仅按照课本中所给的公式进行推导,同样的,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像这种对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应当逐渐将其转移到课堂以外。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普遍对自己所处的周边环境建立起了初步的认识,教育工作者不可以忽略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同家长一起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例如去超市购物,买菜,凭借自己的日常观察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关系,既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握这个知识点,也可以让他们掌握在生活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反馈,积极反思教学效果
通过一定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要想真正实现对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客观衡量,就必须从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消化程度两个方面入手,这就让我们认识到,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听课后反馈的信息,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接受程度。六年级学生的心智发育较低年级要成熟,可以独立对事物进行评价,辨别是非,也有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实际操作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可以是提问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同时要大力支持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对不懂的地方提问,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2. 课下,教师应当主动同学生交流,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并对反馈的信心进行分析和思考,总结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选择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