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儿童音乐审美能力:在“本能”与“潜能”的融合中生长——提高小学低年级体态音乐感的策略研究

  • 作者: 新生代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1426
  • 刘凤菊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附属实验小学

    一、儿童音乐感知“体态音乐感”缺失的成因分析

    音乐审美的本质是对生命的感悟与超越,唤醒儿童内心的生命,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中获得审美与精神升华。随乐而动是人的本能,这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在小学低年级这个重要开发学生“本能“的时期,许多教学现象过于强调结果,而忽略了儿童身体语言与音乐语言、心里语言,导致儿童对音乐课的厌烦。

    1.表演=体验?

    小学低年级的律动教学是最常见的,而许多教师注重结果,将最后整齐划一的表演作为对学生评价的标准,缺乏学生体态情感的参与,缺乏儿童的判断与思考,认为结果重于审美体验的过程。

    2.分析=审美?

    音乐教学中许多对乐曲的分析停留在对音乐的表层感受,认为只要用动作的变化表现出乐曲的结构、旋律的变化,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就到位了,审美就完成了。

    3.编创=能力?

    音乐教学特别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低年级中,几乎每首歌曲都要编创律动,而学生的律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完成的。音乐中的力度、速度、旋律的起伏都是情感的表达,在孩子们的律动中,看不到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情感流露。

    二、体态音乐感教学内涵

    走进浩瀚的音乐海洋中,就要依据学生低年级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善于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借鉴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 以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以培养学生利用听觉获得轻松、协调自如得节奏感为基点。结合“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教学模式: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的即兴创作——巩固概念这五大环节来实现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综合世界两大先进教学体系,将身体的本能动态深度挖掘,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

    三、儿童“体态音乐感”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

    (一)自由探索 唤醒儿童的音乐本能

    随乐而动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儿童生命的本能,在具体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引发儿童情感共鸣,提高儿童的实践表现,浸润其心灵。

      案例1《三只小猪》欣赏教学片断

      ●初听音乐时,教师有节奏的随音乐中音的长短变化画出草房子、木房子、砖房子的图案。

      ●学习乐曲主题旋律时

      师:小猪们是边唱歌边盖房子的,它是用什么样的动作盖房子的呢?

      生:用各种形象的动作表现。有摞砖头、抹水泥……

      师:启发学生一层一层的越盖越高

      师:你能随着音乐的有节奏的盖房子吗?

      本课在情景的创设中,将学生带入一个不一样的音乐世界,教师在听着音乐画画的同时,不忘记与音乐中音的长短变化紧密结合,让学生看到了老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都有着韵律感,教师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律动感。

      在音乐的氛围中来感受音乐的要素,唤醒儿童对音乐的直接感受。

    (二)引导探索 激活儿童的音乐思维

    儿童的音乐感知是在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矛盾变化中激活与发展的,在审美判断中走向音乐本质,在实践体验中揭示音乐深层次的、隐形的美。

      案例2《三只小猪》欣赏教学片断

      ●师:房子盖好了,小猪们很开心,可是地上又脏又乱的,你能帮助小猪做什么呢?

      ●启发学生不同动作表现劳动。

      ●启发学生根据音乐的强弱做出相应力度的动作。

      通过力度的对比,感知不同的音乐情绪,帮助学生用动作来表现音乐要素的力度变化,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共同探索来表现乐曲内容。)

    (三)即兴创作 提高精神自由的生长

    音乐审美在音乐的流动中渗透,不断地发展、对比、辩证,对美进行重组与塑造。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建立体态感的认知,提高对音乐美的认识。

      案例3《打字机》教学断

      当学生聆听最后一部分音乐时,在教师引导下找到音乐的准确节奏,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同时即兴创作用体态动作来表现所听到的生活画面。

      有的学生能联想到切菜、修自行车、洗衣服……

    (四)有计划的即兴创作 积累审美经验

    在音乐教学中,一切的审美都离不开音乐要素的变化交织而成,深入音乐的本质内涵,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进行理性分析,在实践体验中在产生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有效积累音乐的审美经验。

    (五)巩固概念 走向美的心灵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巩固概念的同时,也是达到了培养学生乐趣的一个阶段,此时的兴趣比较专一而稳定,对感兴趣的音乐事物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从中找到了快乐,能探究音乐的本质,浸入心灵。

      案例4《康康舞曲》

      通过不断的体态感知,对形乐的结构、风格、音乐、音高等音乐要素已形成体态动作与心灵的碰撞,此时的体态动作已成为一种感受的表现。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最终的目标是提高儿童的艺术素养,形成审美品质,笔者通过儿童随乐的本能与深度挖掘后天的潜能相结合,很自然的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显著的成效,并不断追求生命精神价值的无限超越。

      本文标题:儿童音乐审美能力:在“本能”与“潜能”的融合中生长——提高小学低年级体态音乐感的策略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5433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