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伟 藤县濛江镇中心校 广西梧州 543312
新时期国家愈发重视从小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改进旧有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弊端,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现有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都还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教师必须要在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好的时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一、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问题
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还没有彻底改变低效化的教学问题。而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可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述如下:(一)思想品德课堂上的主体问题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好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权,改变以往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只是有些教师开展的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却还滞留着这一旧有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这部分教师没有能够彻底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尤其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还是围绕着知识传授来进行,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活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依旧单一
一些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还是缺乏一定的丰富性,这不利于构建生动又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已经涌出了不少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将多样化的有效教学方式引进来,这是可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丰富多样的先进教学方式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性。(三)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联系不紧密
有的教师虽然了解到贴近生活是新时期课程改革对学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但是还是存在部分教师所开展的生活化教学不够力度,或者其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并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因此,当前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切实意识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优化策略,有效改进思想品德教学过程。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优化策略
(一)组织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活动
低年级小学生普遍都具有好动的特点,而且好奇心比较强,他们更希望自己动手来加深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认知。而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可以很好地发挥小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教学活动。比如在《请让我来……》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认识到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视,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贯彻落实教材的要求。这一节课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行为习惯,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劳动观念,学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家人做家务活,同时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增强学生的自理意识与家庭责任感。为此,教师先让学生展开自主的讨论:“你们会干的家务有哪些?你能干的家务有哪些?你平时一般都自己做的家务又有哪些?”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且归纳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初步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设计不同的家务类主题,例如“叠被子”、“洗碗”、“洗菜”、“擦桌子”等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赛,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的家务最多、最好。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任选自己会做的、能做的家务,在规定时间内做得最多、最好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而做得最少、最差的学生可以有一次挑战机会,若是再次失败,就要接受合适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提高这一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