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3+1”体育课程改革对大学男生引体向上效果的影响研究

  • 作者: 新生代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112
  • 马骏 浙江财经大学体育部 浙江杭州 310018

      

      表1 基础力量周期阶段干预方案一览Table6 Training Methods of basic Stage

      自1985年以来学生体质持续30年下降,其中身体素质下降最为严重[1]。2014年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指标的更换及选测内容的取消使得浙江高校男生引体向上的平均得分成为了最难逾越的鸿沟[2]。生活方式的改变、课业就业压力大、课余锻炼的形式单一等是外在原因[3][4],究其根本内因是高校体育课程中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问题之间的认知偏差及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导致学生引体向上成绩难堪的现状。

      为了更有效的解决高校男生引体向上无法提高的现状,本研究以抓住引体向上主要矛盾的再认知同时科学有效、简便易行并富含趣味性的课内外锻炼方式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锻炼器材为创新点,深入探索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制定方针同时引入切实的体能干预措施,拟解决大学男生引体向上差等系列问题。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加入功能性抗阻力方案来对浙江省大学男子引体向上能力效果的影响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以围绕“功能性;抗阻力量训练;浙江省大学男生;引体向上为关键词”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并从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国道special science DBS等网站查阅了有关功能性抗阻相关内容以及关于浙江省大学男子引体向上方面的文献。

      2.2 实验法

      2.2.1 受试对象

      受试者为浙江财经大学普通男生120名,随机均分为实验组60人与对照组60人。并对实验开展前运动员基本情况、引体向上相关指标、进行了测试,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

      2.2.2 测试指标及实验器材

      在实验开展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了解反映大学男生引体向上相关度高的测试指标;实验前对训练干预的频率、场地、需要器材、测试工具等都进行了确定。

      2.2.3 训练干预方案

      根据板块周期理论中训练计划的制定,为受试者设计出一份10周的周期抗阻训练计划,其中将10周分为两个连续的中周期,每个中周期为期5周

      整个实验共10周,每周进行1次公共体育必修课其中加入干预抗阻力锻炼内容,每次干预段练0.5小时,共10次;除此之外,每周进行3次课余体育锻炼(自己安排时间),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计划及内容、锻炼器材提前进行告知,每次自由锻炼0.5-1小时,共30次。

      课余体育锻炼干预见;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准备部分、软组织恢复再生部分的内容一样,只是实验组按照规定的计划执行后方可自由活动,对照组完全自由活动。

      2.2.4 公共体育必修课抗阻力锻炼计划设定

      

      表2 专门力量周期阶段干预方案一览Table7 Training Methods of specific Stage

      2.2.5 课余锻炼抗阻力锻炼计划设定

      课余锻炼保证每周坚持锻炼3次,锻炼的场所在室外的任何地方。

      2.2.6 实验流程

      实验前准备工作

      实验开展前对所有受试对象基本情况:身高、体重、BMI指数、引体向上及相关专项成绩进行测试并随机分组。在“3+1”模式开展前进行一次的任务安排及要求讲解,对10周实验过程中的要求及纪律进行强调。

      实验过程中准备工作

      在公共体育教学课结尾部分抽出半小时时间对受试对象各相关肌肉最大力量的估值(3RM力量)进行测试,并确定个人相关阶段动作负荷。接着对第一阶段课余锻炼动作要领及负荷选择、器械准备进行讲解及安排。

      最后,保证每周至少3次课余引体向上锻炼的频率。

      2.3 对比分析法

      对浙江高校男子引体向上干预实施前后,以量化的方式考证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方案对高校男子引体向上影响的效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体育课程的设计和实践。

      采集反映受试对象引体向上相关指标的数据,进行横向及纵向之间交叉比较,结合研究目进行讨论分析:

      分析两周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内对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第一周期(1-5周)干预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引体向上相关指标测试数据的显著性及变化幅度进行分析;

      第二周期(6-10周)干预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引体向上相关指标测试数据的显著性及变化幅度进行分析;

      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7及SPSS21.0统计包软件对实验数据、相关性等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内引体向上相关成绩显著性检验

      资料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的俯卧撑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组的低位引体向上呈现高度显著性差异(P<0. 01)同时肱二头肌弯举、引体向上实验组出现显著性差异( P<0. 05)。对照组只有低位引体向上出现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在引体向上、肱二头肌弯举、低位引体向上三个指标均出现增长40%的增幅,其中低位引体向上达到了100%以上。对照组与实验组在俯卧撑指标上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增幅都在10%以下。

      3.2 资料显示,实验组由于在专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的锻炼导致增长差要比对照组明显,同时在第二个五周锻炼周期由于调整了负荷量度出现了更大的增长差异。但是不管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可以看出,俯卧撑几乎没有增长同时引体向上的显著性微乎其微。

    4 结论

    1)实验组实验后在引体向上、肱二头肌弯举、低位引体向上成绩出现了显著性提高,其中低位引体向上出现了高度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只在低位引体向上出现显著性差异。

      2)第二周期调整负荷量度对实验组引体向上相关指标的增幅出现了较大的提升,对照组变化收效甚微。

      3)专门的指导及监督以及科学的评判指标对大学男生引体向上成绩的改变起到很大的作用。

      本文标题:“3+1”体育课程改革对大学男生引体向上效果的影响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5837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