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

  • 作者: 新生代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720
  • 谢明 朱俊德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前言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当下神经内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的神经组织因血液不能够及流通导致血氧缺少而坏死。治疗不当的话很容易导致复发甚至死亡。以往临床经验显示,即使患者迅速进行治疗,患者的身体也依然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要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那么就要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以及血液流通情况。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了44名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随机抽取44名已经确认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患,以不规律表数字法选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平均22名病患,对照组男病患12名,女病患10名,患者年纪在60至77不等,平均年纪(67.43±1.28)岁;实验组男病患9名,女病患13名,患者年纪在59至80不等,平均年纪(69.74±2.03)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类似(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单一的依达拉奉措施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措施进行治疗。

      1.2.2 对照组方法:选择100毫升浓度为0.9%的氯化钠液,在加20毫升的依达拉奉一起混合对患者的静脉进行滴注,以此方法早晚各安排一次滴注。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患者适当安排降压药物配合治疗。

      1.2.3 实验组方法:首先给患者安排服用丁苯酞软胶囊,每次用量0.2g,早中晚各一次,随后给患者安排依达拉奉配合氯化钠液进行静脉滴注操作,具体用量方法和对照组用量方法一样。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的数量进行观察登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l5.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用( -±s)表示正态分布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若P <0.05,则说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实验组患者的评分低(P<0.05)具体可见表1。

      2.2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77%,实验组为95%,(P<0.05)具体可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对人们的健康极为不利,如果不立即采取正确的治疗,极易导致患者的脑部神经组织坏死,进而对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相反,如果患者积极实施正确的治疗的措施,改善患者的脑部微循环,促进脑部血液流通与组织的新陈代谢,则能够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对患者的后期健康极为有益。有学者指出,临床治疗中,使用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进行治疗能够大大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的治疗有效率,因此本次选取了44名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来探析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44名患者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分组对比治疗发现,对照组22名患者实施单一的依达拉奉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实验组22名患者实施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进行治疗后的评分要低的多(P<0.0.5),并且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17名,有效率为77%,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21名,有效率为95%(P<0.0.5),由此可见,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优秀的治疗有效性,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益,可以临床推荐应用。

      本文标题: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5930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