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坎地沙坦酯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高血压伴慢性脑供血不足脑血流灌注量的改善机制评价

  • 作者: 新生代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779
  • 谢明 朱俊德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前言

    高血压患者在病发后由于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很容易出现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1】,但是慢性脑供血不足在临床上没有特异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疼等,容易被患者忽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7例(61.67%),女性患者23例(38.33%),患者最小年龄为52岁,最大年龄为87岁,平均年龄为(68.05±2.3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9例(65%),女性患者21例(35%),患者最小年龄为50岁,最大年龄为86岁,平均年龄为(66.01±2.81)岁。实验组患者接受坎地沙坦酯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的脑心通胶囊治疗。患者在常规高血压脑供血不足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口服三次量为1.6克的脑心通胶囊。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的脑心通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口服一次量为8毫克的坎地沙坦酯。

      1.4 观察指标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通过 SPSS21.0版软件实施统计处理,120例高血压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改善情况表现形式为“( X±S )”,通过 t 检验分析数据。当 P<0.05,则表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善情况比较 在脑血流灌注情况的CBF和CBV指标方面,实验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附表1.

      

      附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善情况对比

    3.讨论

    高血压是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一疾病开始有年轻化的趋势【2】,高血压患者在病发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液供应障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进而会引发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供血不足无法通过MRU、CT等检查方式诊断,但是患者病发后血液浓度会显著上升,坎地沙坦酯是近年来开始应用在高血压临床治疗的药物【3】,临床疗效显著,脑心通胶囊提取了水蛭、全蝎、川穹、红花、桂枝、黄芪、地龙、当归、丹参、赤芍和牛膝的主要成分【4】,具有舒经活络、养气补血的效用。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在脑血流灌注情况的CBF和CBV指标方面,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干预后的CBF和CBV指标分别为(32.47±1.46)和(2.09±3.17);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干预后的CBF和CBV指标分别为(24.18±1.63)和(1.46±1.84);实验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与史冬,赵建玉,李玺【5】文献研究结果基本相似。

      综上所述,与常规治疗相比,在高血压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坎地沙坦酯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CBF和CBV指标水平,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本文标题:坎地沙坦酯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高血压伴慢性脑供血不足脑血流灌注量的改善机制评价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5964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