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廉 广东省廉江市石角镇横石小学 广东廉江 524400
1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所以,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最容易开展的.小学是学生整个人生阶段的基础,只有在这个阶段打好了素质教育的基础,让学生培养更加全面的能力,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2 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现状
为了响应时代的要求,国家领导人的号召,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也在逐渐的开展、慢慢的深入.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改革已经有所成效,不仅为小学生减轻了学习以及作业的压力,还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增加更多的技能,积极的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还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教育还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当成了课堂以及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扮演了一个参与者、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但是,素质教育在推行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诸如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文化知识和应试技能轻创新能力以及学生作业多体质差等的问题.3 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的问题
3.1 素质教育制度制定与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矛盾
在教育改革的号召出现以后,虽然有许多的地区以及学校都积极响应了号召,但是其中一部分学校虽然减少了基础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虽然表面上学校给小学生减轻了学业的负担,但实际上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多的专业技能,有些家长给学生报了许多特长班,但是,特长教育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技能,而素质教育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如果将技能的培养放在一个最重要的位置,会对小学生日后的发展形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在小学阶段要更加注重对小学生德育的教育.3.2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的矛盾
素质教育提出的基础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由于长期存在于大部分地区,所以,对我国国民的影响颇深,而学校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工作,这样才能将素质教育推广开来.现在的教育还面临着看重实用、文凭、传统以及教育的工具价值等,却不注重对学生理论、能力、创新以及教育内在价值等的问题.对中小学的教育进行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稳步前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轻拿起、轻放下,拒绝形式化.3.3 教育不均衡与素质教育推进的矛盾
在小学阶段,应该注重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区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有着较大的差距,资源较差的学校不能对素质教育进行深刻的理解,以为教育改革只是缩短学生在校的时间即可,却没有改革教学的内容,这种做法是不能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城市学生在家庭作业上花费的时间比县乡学校的学生多,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城乡间具有较大的差距.城市与县乡学校的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机会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会使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均等.有些家长在课后为学生增加技能,同时,也增加了小学生的负担.家庭教育背景以及经济状况的差距会使不用地区的小学生之间出现教育不均衡现象.
4 针对小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思考与改进方法
4.1 制定更加明确的法律制度及规定
中小学素质教育仍然还拘泥于形式化.部分学校的行政人员以及教师并未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他们只认为对小学生的课业进行减负是上级领导的命令,必须遵守,却没有对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每一个将要毕业的小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即使学校对小学生进行了减负,家长也会在课后让学生增加学习的时间,这就使素质教育难以展开.小学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对教育进行改革.对于学校来说,要不断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尽量的发挥出教育改革的作用,使教育得到均衡发展.相应的,也要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要弱化考试的甄别作用,减轻小学生的升学压力.除此以外,还要制定素质教育相关政策方针,明确学校的责任,推动素质教育在小学的实行.